江西临川的历史名人

如题所述

1、汤显祖
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生于1550年9月24日,卒于1616年7月29日,系江西临川人,明代著名戏曲家、文学家。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才华横溢,不仅精通古文诗词,还通晓天文地理、医药卜筮等学问。34岁中进士,南京任职期间,曾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1591年,因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皇帝,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政绩斐然。1598年,因压制豪强而触怒权贵,愤然弃官归里。家居期间,他一方面期待“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又希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专注于戏桥谈剧及诗词创作。汤显祖在多方面有杰出成就,尤其以戏曲创作最为突出,其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为其代表作。这些剧作深受中国人民喜爱,并传播至英、日、德、俄等国,被誉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
2、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生于1021年12月18日,卒于1086年5月21日,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新法受保守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再次被起用,不久又罢相,退居江宁。元丰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尽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王安石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推动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将中国古代辩证法提升至新高度。在文学上,王安石成就突出,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说服力强,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辩弯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3、谢逸
谢逸(1068-1113),字无逸,号溪堂,是宋代临川城南(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与其从弟谢_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_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曾撰写300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
4、谢_
谢_(kē)(1074~1116),字幼盘,自号竹友居士,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东馆镇)人,北宋著名诗人,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谢逸之弟,与兄齐名,同学于吕希哲,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逸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5、揭重熙
揭重熙(?-1651年12月15日),字祝万、又字万年,号蒿庵,江西临川湖南乡揭家坊人,南明著名大臣,明末诗人。揭重熙自幼聪颖好学。崇祯九年(1636年)乡试及次年会试均以五经中试,时称异才。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初任福宁(今福建霞浦)知州,有“一清如水爱如春”之誉。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下北京,崇祯皇帝自缢煤山。吴三桂勾引清军入关,李自成败走。满清铁骑挥戈南下,迅速占领了大半个中国。揭重熙决心以身许国,与福宁州副总兵洪日升起兵勤王。当年八月,他和洪日升率兵到达南都,辅助南明弘光帝朱由崧抗清,任吏部考功主事。三个月后,因父丧回抚州守孝。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清兵攻陷南京;六月,进占江西,正在抚州为父守孝的揭重熙,与艾南英、傅鼎铨、曾亨应等招募乡人,组织抗清队伍。不久,抚州亦被占领,揭重熙往福建投奔隆武帝朱聿键。隆武二年(1646年)四月,揭重熙任右佥都御史,取代刘广允巡抚河东。八月,隆武帝朱聿键在汀州被俘,揭重熙率部进入深山。永历元年(1647年),揭重熙得知南昌总兵金声桓、副总兵王得仁及邵武守将郭天才等欲举兵反清。他克服重重困难,多方联络,共图复明大业,促成金声桓等举兵。永历五年(1651年),向邵武进军,在崇安百丈石被清军包围,揭重熙奋勇杀敌,颈部中箭,毙敌数十,力竭被俘。永历五年(1651年)十一月初三日(12月15日),揭重熙在建宁南街市口遇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