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自是一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如题所述

谢邀:

开篇明义,“自是一家”是苏轼提出的有关词学创作的论述,这一论述出自苏轼写给好友的文章《与鲜于子骏书》。

苏轼之所以说出词“自是一家”,与他在密州创作的一首词有关,原来苏轼在密州太守任上,写下了《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著名的豪放词。

写完这首词后,苏轼在给鲜于子骏的信中说:“近却颇作小词(《江城子·密州出猎》),虽无柳七郎(柳永)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在当时的词坛,主要的流行风格是词人柳永创作的通俗化、平民化的歌词,柳永的歌词甚至一度传到国外,在当时就获得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轰动效应与追星风尚。

苏轼在给好友的书信中说,他的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虽然没有柳永的风味,但也“自成一家”,而且配合乐器演唱的话,场面很是壮观。苏轼的这一论述在词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论述对于豪放词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

从的发展来看,词是曲子词的简称,最初是配乐歌唱的歌词,多为休闲娱乐之用,民间的曲子词也是通过歌女的传唱而到文人手中,文人们在写诗之余就填词谱曲,反应的内容比较狭窄。当时的很多词作都以描写男女之情、自然光景为主,所以难登大雅之堂,一直被社会认为是绮艳之作。

五代词人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写道:“作为一代文学的宋词,在宋代本身是用来歌唱的,具有娱宾遣兴的娱乐功能,而且是一种风行大江南北的流行歌曲。”由此可见,词从产生之日起,本身就是用来歌唱的,是一种音乐形式,具有娱宾遣兴的娱乐功能。

苏轼认为,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是它们的艺术本质和抒情功能却是一致的,他从诗词同源的渊源论角度提高词体的地位,对词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使词向诗的方向靠拢。

苏轼“自是一家”的词学创作论述,是为了使词的审美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而提出的创作主张。

一、苏轼提出“自是一家”,首先表现在题材的的广泛性与词境的拓展上。

从苏轼现存的三百余首词可以发现,苏轼词作的题材范围真的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有描写乡村生活的与劳作场景的,如他爱徐州写下的多首《浣溪沙》;也有抒发人生感慨的,如他在黄州写下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不仅如此,苏轼的词中还有吟唱友情可贵的,如《虞美人 有美堂赠述古》、《满江红 寄鄂州朱使君寿昌》、《鹊桥仙 七夕送陈令举》;有书写爱情与悼亡的,如写给王弗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写给朝云的《西江月·梅花》;有登临凭吊、缅怀英豪的,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苏词的主体意识明显较前代有所增强,抒情主人公由“绮筵公子、绣幌佳人”转向了创作者,苏轼的“自是一家”将词的创作引向了表现自我、抒发自我的康庄大道。

苏轼的词作将人生感慨、人生际遇、仕途足迹、心路历程、交游聚散、自然景物、乡村生活、打猎参禅等都融入词中,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拓展了词作的题材多样性,表现出蔚为壮观的词作内容。

清末词学评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中所说:“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这是对苏轼词作题材的广泛性的精准评价。

二、苏轼提出“自是一家”,其次表现在创作手法的改变上。

这一点,主要表现在苏轼将诗歌的创作手法融进歌词的创作中。南宋词学评论家刘辰翁曾说:“词至东坡(苏轼),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

正是为了使词从“娱宾遣兴”的工具发展为独立的美学样式,抒写真情实感,追求更大的表现自由,才“以诗为词”进行多方面的改革。

“以诗为词”的手法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手法。“以诗为词”对词来说是一个发展和创造。不是诗词不分,取消词体的独立性,而是扩大了词的表现手法,使词成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三、苏轼提出“自是一家”,最后一点表现在风格的多样性上。

在苏轼的词中,他时而豪情满怀,意气风发;时而冲淡平和、怡然自得;时而感叹忧伤,更多的时候,是昂扬中伴随着消沉,旷达中夹着烦闷,欢悦中透出抑郁;或是消极中包含着积极的期待,闲适中暗藏着热情奔放,感伤中又带着开朗乐观。可以说,苏词的风格是复杂多样化的,这个就是苏词“自是一家”的艺术风格。

陆游说:“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乐府,多不协律。晁以道谓:‘绍圣初,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阳关曲。’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试取东坡诸词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从这个评价不难看出,苏轼对于词作风格多样性的观点得到了后世的认同的肯定。

苏轼提出的词“自是一家”,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提高了词在社会上的地位,使诗庄词媚、诗尊词卑等观念得到颠覆,使词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

综上,苏轼提出的词“自是一家”的论述,为宋词的创作开辟了无限广阔的艺术天地,给词以新鲜的血液和生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