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劝文侯相季成原文及翻译

如题所述

魏文侯选相
其一
原文
魏文侯弟曰季成,友曰翟黄,文侯欲相之而未能决,以问李克,李克对曰:“君若置相,则问乐商与王孙苟端孰贤,”文侯曰:“善。”以王孙苟端为不肖,翟黄进之。乐商为贤,季成进之。故相季成。故知人则哲,进贤受上赏。季成以知贤,故文侯以为相。季成、翟黄,皆近臣亲属也,以所进者贤别之,故李克之言是也。
翻译
魏文侯弟弟叫季成,朋友叫翟黄,文侯想选个丞相没法定,问李克怎么办,李克说:“你要选丞相,可以考他们,问乐商和王孙苟端哪个贤."文侯说:“好。”王孙苟端不贤,翟黄却推荐他。乐商贤,季成推荐他。最后季成被封相,所以说有知人之明的人是大智者,向国君推荐贤人,自己得到大封赏。季成有知人之明,所以魏文侯封他为相。季成、翟黄,是近臣亲信,根据他们推荐的人是否贤来辨别他们本身是不是贤能,所以李克说的太有道理了。
其二
原文
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有言曰:‘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对曰:“臣闻之,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克曰:“君不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趋而出,见翟黄。翟黄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李克曰:“魏成子为相矣。”翟黄忿然作色曰:“以耳目之所睹记,西河守吴起,臣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己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以耳目之所睹记,臣何负于魏成?”李克曰:“子之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君问而置相‘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克对曰:’君不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是以知魏成子之为相也。且子安得与魏成子比乎?魏成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比也!”翟黄逡巡再拜曰:“黄,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译文
魏文侯对李克说:“先生你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家贫时想贤良的妻子;国家动乱时想贤能的丞相。’所当立为丞相的不是魏成就是翟黄,这二次哪个好些?”李克回答说:“卑下的人不参议立尊长的事,疏远的人不参议戚近者的事。我远在宫廷之外,不敢接受主君你要我议论立丞相的命令。”魏文侯说:“先生你身当要事时不可推让!”李克说:“主君这是你不仔细观察的缘故啊。对于臣下,平日居处要考察他所亲近的人,富有时要考察他所相交结识的人,显达时要考察他所举荐的人,穷困时要考察他不屑于做的事,贫寒时要考察他不贪取财物,观察这五个方面就足可以选定丞相了,哪里要等我李克来议论!”魏文侯说:“先生你回客舍去吧,我的丞相已经选定了。”李克退下后,遇见翟黄。翟黄说:“刚才听说主君召请先生去择立丞相,究竟哪一位任为丞相?”李克说:“魏成。”翟黄听后面带忿怒地说:“西河的守令吴起,是我举荐进用的。主君在国内对邺地很是忧虑,我举荐进用西门豹。主君想要攻伐中山国,我举用乐羊。中山攻克之后,没有官员去守护它,我举用先生你。主君的儿子没有师傅辅导,我举荐进用屈侯鲋。以这些耳所共闻,目所共见的事实,我有哪一点比不过魏成!”李克说:“你之所以在你的主君面前建言用我李克的动机,难道是要结成党羽以谋取大官吗?主君向我李克询问谁可当丞相,我李克回答的就是这样。我所以能知道主君他一定会以魏成任丞相的道理,是因为魏成的食禄有千钟,其中十分之九使用在外,十分之一使用在家内,因此他在东边结交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三个人,主君都把他们尊为老师;你所举进的五个人,主君都把他们当作臣子。你怎能与魏成相比!”翟黄听了后惭愧地后退一步再拜谢说:“我翟黄是个鄙浅的人,刚才答话失礼,愿终身成为先生的弟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