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事,自己最后一个知道?绝对不行

如题所述

自己的事自己最后一个知道绝对不行

一,被质疑

每个员工入司后,有经验的管理者都会给他做“能力与价值”排序,排名前后,通常并没有明确边界,直到你发现:

1、领导与你工作交集突然频繁了,有时却欲言又止。

2、原本你自主的工作进度被过度关注了。

3、没有职责指导你工作的同事,也开始提建议了,偶尔暴露出些许不耐烦。

此时,说明你的能力或价值被质疑了。

你的调整缓冲期,大概是1到6个月不等,给你的建议是:

1、尽快让工作效果有明显改观。

2、主动向领导发起沟通,寻求帮助。

3、不要与同事较真儿,避免冲突。

二,被提醒

如果一段时间调整后,工作效果变化不大,你可能会发现:

1、领导和你的工作互动突然减少。

2、同事给你的建议也在减少。

3、领导可能会直接找你谈话。

4、自己份内的工作被介入了,无论是工作组里加了人,还是有人开始分担你的工作。

这些线索都是对你直接或间接的提醒此时,你要做的是:

1,通过时间弥补工作,俗称加班。

2,主动找领导表达自己积极的意愿。

3,和团队同事主动沟通,如果能力确实出现问题了,先帮别人分担些重复性工作。

此外,要留意,是否公司安排你参加“能力合格培训”,通常这是解聘的第一步。

三,被架空

接下来的日子,你可能会遇到如下情况:

1,新的工作安排,迟迟没有安排到自己身上。

2,原先的工作,发现有人并行在做。

3,直接有人来向你索要项目或工作资料。

4,开会不再叫你(虽然你去了也不会请你离开),会议内容似乎与你无关。

被架空,就意味着解聘程序开始了。

此时,你要做的是……不想裸辞,就抓紧找工作吧。

四,非正式谈话

虽然,HR和你的谈话,也许只是让你考虑但对HR来说,也是对你态度的试探,他好综合判断对你解聘的难度,此时,公司已经完成了如下准备:

1、手头工作已经找到合适的人接手,甚至已经接手了。

2、预期补偿金额,已经和领导沟通过了,预期离职时间,已经确定了。

3、可能会遇到的风险点,已经有预案了。

4、如果你是公司较为重要的角色,你离职的氛围,已经提前营造好了。

做好准备,离职可能就在明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