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

如题所述

听听冷雨,韵味无穷。
雨在一般文章中,是看的,或者主要是看的。
而这里,作者却在文章一开头就提醒读者,这个雨是听的;
其次,听雨,就是听觉感受,怎么又听出个“冷”的感觉来 。
敏感的读者就要想想了,为什么不看雨 。
杜甫、茅盾、余秋雨写雨不都是以看为主的吗 。
这是余光中的选择,且看他怎么个听法,听出了怎样的美感 。
他写春寒“料料峭峭”,雨声是“淋淋漓漓”、“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
一眼可以看出,有意用了这么多的叠词。
其中蕴含着什么韵味 。
第一,是不是有一种春寒料峭中忧郁的感觉 。
不错,“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而雨是“冷”的,作者要躲也躲不过。
第二,这种忧郁是不是一时的 。
因雨而来,随雨而去的 。
好像不那么简单。
因为作者说了,就是在梦里,也躲不过,也打着一把伞。
这就是说,雨所承载的忧郁是魂牵梦绕的,是心灵无法解脱的。
第三,用了这么多叠词,是不是为了表现情绪的特点 。
是的,下面这样的叠词还更多,叠词的使用可能会唤醒一种缠绵的感觉。
第四,这是不是一般缠绵的感觉 。
好像不完全是,而是一种带着古典诗词韵味的缠绵的感觉。
用一系列叠词表现缠绵的情感,是不是令人想到一个女词人的名作 。
可能的。
不过,现在还不能完全肯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