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后庭花.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讽刺卖唱的女人有何用意?各位,题目说的“商女不知亡国恨”出自杜牧的《泊秦淮》。这里的秦淮指的是秦淮河,是长江下游右岸一条支流。历史上极富盛名,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近现代的作家朱自清和俞平伯去游了一趟,各写一篇文章,都叫《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说的就是这一条河。

南京在六朝的时候还叫建康,是国都,秦淮河从城中穿过,两岸酒家林立,于是豪门贵族,风流儒士均在此享乐游宴,到了唐朝,这里虽然已经不是国都,但此地人文风气已经形成,因此,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没有大的改变。“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一般指以卖唱为生的歌女,很多注本说是商人的女人,似乎不通,秦淮河地区,歌女更合当时的情景。而《后庭花》这个曲子名,显然是杜牧有意安排出来的。

另外,除了韵脚之外,

《后庭花》这个曲子也有来源,它原名《玉树后庭花》,是南朝陈的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所制,他沉溺于声色,不思治国富民,创作此曲终日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当然就是亡国,后世就把这首曲子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隔江”也有典故,当时隋兵陈兵江北,一江之隔的陈后主不以为意,依然享乐,亡国是必然的了。那么诗意就明显了,歌女们不知道亡国之恨,不知道这曲子是亡国之音,隔着江面仍然在唱亡国之音。

“商女”不知道这是亡国之音,那么听这首曲子的贵族、官僚、豪绅们显然也不在意这是亡国之音,仍然听得津津有味,但这些人不知道当下的唐王朝也正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而杜牧显然用意正在于此,他于轻描淡写之中,于婉转轻巧中透出辛辣的讽刺意味。文字里看似只是对当下实情的描写,却透着对家国的关怀,这当然是首绝妙的好诗,但到底他的这种对家国的关怀,显然是隔了一层的,因为在他描写这诗中情景时,他也是悠悠然游于秦淮河的听曲者之一,写这首诗,他也是在享乐中待着的一个,只是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只是醉生梦死的一群人里稍稍清醒的那一个罢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9-26
这跟当时诗人所处的社会背景有关系, 商女,是侍候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不禁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既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又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4-30
这跟当时诗人所处的社会背景有关系, 商女,是侍候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不禁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既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又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第3个回答  2020-12-08
直观上看是在讽刺那些卖唱的人,其实隐晦的讽刺的是那些听曲的人,能听曲的一般也是达官显贵,古代的诗人确实很厉害的。
第4个回答  2017-09-26
伺候人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的曲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