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农村千差万别的养羊及缺乏育种资料的情况下怎样才能提高肉羊选择的正确性?

#N/A

在千差万别的养羊及没有育种资料的情况下,为能有效提高肉羊选择的正确性,在进行肉羊选择的过程中要把握以下几方面。

(1)把好羔羊断奶选择关

尤其是在计划从农村集市由各家各户上市的羊只中选购后备种羊时,应把选择的重点主要放在随母上市且已达10周龄以上并且尚未断奶的羔羊上。这样,不仅可以亲眼看出选择羔羊是否多产母羊所生,以及它们母亲在体格、体形、外貌、繁殖能力等方面的状况和优缺点,同时,也可通过直接观察和与畜主攀谈知晓造成选择对象生长发育充分与否的原因。通过上述选择和了解,凡属中选的个体在体形外貌方面起码也都应是更加符合肉用要求,并为头胎能够繁殖成活双羔,二胎及二胎以上能够繁殖成活3羔并能够保证羔羊发育良好的母羊所生。至于畜主声称属于多羔而确只带一只上市的羔羊是否可以中选,就应根据它们的表现及对其观察分析的结果而定了。就一般而言,凡是与其母亲都是又大又肥者,则多为单羔。因为一胎只怀并生单羔的母羊,由于泌乳性能一般较差,用于怀羔和泌乳消耗的营养也都较少,育羔期间掉膘少且恢复快,一般也都要比身怀并生产、哺育双羔和多羔的母羊要肥得多。历此,不应选择这样的羊只,特别是公羔作为种用。

(2)把好经济成熟选择关

因为用于生产肥羔的绵、山羊多于5~6月龄上市或屠宰,因此,在对5~6月龄的羔羊进行选择时,把好与其产肉性能性状的评定十分重要。然而,在我国农村目前饲养条件千差万别的情况下,要想以通过正规鉴定的方法从群众上市的5~6月龄的羔羊中挑选真正优秀的个体是困难的,因此,在对这类羊只选择时应当更加着重体形、外貌和体质方面的观察和评定,而不能对于其体格、肥瘦等主要是由饲养条件、营养水平决定的性状予以过多的苛求。

(3)加强对于羊只体态异常形成原因的分析

因为在我国农村千差万别的饲养条件下能够做到科学饲养的羊农极少,并且羊只大多都是在营养水平较低或很低的艰苦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在每个或每次上(集)市出售的羊只中结构匀称,属于生长发育充分的个体总是极少数。基于这种情况,为能适应肉羊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也就不得不把计划用于肉羊生产的种羊选择范围扩大到体态不佳的羊中了。也正因这样,作为一位选种者还应认识到的一点是,包括用于肉羊生产的公、母羊在内的各种家畜,它们在体态结构方面表现的不匀称大体都可归为两类。

第一类是属于内因,即遗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主要表现于生长发育充分的个体,像“O”型和“X”型腿、斜尻等。

第二类属于外因,即营养水平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又可分为两种:一种叫胚胎型,多由其母亲怀孕后期营养不良,胎儿生长发育不同程度受阻所致,其中的典型表现是,虽已成年,但仍不同程度保留着头大、脖细、四肢短,个小、肚大、两头尖的胎前期的特征;另一种叫幼稚型,多由哺乳期母乳不足,以及断奶至7~8月龄,乃至到周岁或1.5岁之前饲养水平太低,营养不良,再加过早怀孕、产羔、哺育羔羊的过程中又未能够得到很好的饲养,使其后期生长发育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所致,其中的典型表现是,虽已到了成年或老年,但仍不同程度保留着头狭、脖短、四肢高,前高后低躯短小的出生不久时的特征。我国大多多胎多产品种的山羊中,有许多的成年羊在体态方面更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胚胎型。而在绵羊,尤其小尾寒羊中,也有许多的成年羊在体态方面更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幼稚型。由此可见,小尾寒羊中的“高腿”现象绝非什么品种的“特点”,更不是什么“优点”。它只能说明小尾寒羊,特别是母羊在产区及推广地区一般的饲养条件下,营养水平都是远远没有达到它们生长发育及繁殖的需要。也正因为如此,当在体态不良或异常的个体中选择用于生产肉羊的种羊时,特别是母羊,只要着重于与体质好坏和繁殖力水平相关的性状方面的表现即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