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氧羧酸类的特性是什么?

如题所述

1941年Pokrny首次报道了2,4-D的合成方法,次年Zimmerman和Hitchcock报道了2,4-D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除草剂的效果,随后2,4-D迅速发展,类似品种相继被开发出来。例如在苯环上不同基团取代,开发出2,4,5-涕、2甲4氯。在侧链脂肪酸上取代,开发出2,4-D的丙酸和丁酸。在羧酸基团衍生物合成,开发出盐类品种:2,4-D钠盐、钾盐、铵盐、二甲胺盐等和酯类品种2,4-D甲酯、乙酯、丁酯等。

苯氧羧酸类(phenoxyalkanoicacides)除草剂的基本结构:

常用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基本特性:①由于酸不易溶于水和常见的有机溶剂,生产上多应用其盐或酯;②苯氧羧酸类为选择性输导型除草剂,多数品种具有较高的茎叶处理活性,并兼具土壤封闭效果;③该类除草剂的作用机理为干扰植物的激素平衡,使受害植物扭曲、肿胀、发育畸形等,最终导致死亡;④主要用于水稻、玉米、小麦、甘蔗、苜蓿等作物田防除一年生、多年生阔叶杂草和部分莎草科杂草。

化学名称:2,4-二氯苯氧乙酸

主要理化性质:2,4-D纯品为白色无臭结晶,工业品稍带酚类气味。熔点141℃。易溶于乙醇、丙酮、醚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但其钠、铵与胺盐易溶于水,在硬水中能和钙、镁反应,生成相应的盐,产生白色沉淀。

应用品种一般多为可溶性盐类如2,4-D钠盐、2,4-D二甲胺盐,或酯类如2,4-D丁酯、2,4-D异丁酯。相对于盐类,酯类挥发性较大。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是2,4-D丁酯。

生物活性:为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对阔叶类植物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低浓度(10~30μg/mL)可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时(>100μg/mL)表现出抑制植物生长,特别在双子叶植物上表现明显。植物的根、茎、叶均能吸收。茎、叶吸收的药剂随光合产物沿韧皮部筛管运往生长点部位,根部吸收的药剂随蒸腾流沿木质部导管向上传导至茎叶生长点,破坏植物的正常生理功能。主要用于小麦、玉米田防除阔叶杂草。2,4-D大鼠急性口服LD50375mg/kg。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