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当前中国国内综艺节目大都仿照国外综艺的现象?

如题所述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人们都明白,即便是拿来海外的“宝典”也需要中国电视人自身修炼内功,结合国情打造出有灵魂的综艺节目。“撞车是电视节目初级竞争阶段的必然现象。扎堆购买国外版权导致那些节目死得快,也是因为大家都模仿同类节目,导致资源消耗快,没有好的选手可用,所以,就不太可能具有持续性。”







结合广大网友的分析,可以总结为一下几个方面



1、版权问题还没有完善解决
一直以来,国内版权法律法规制度不成熟,缺乏版权保护意识。虽然国内综艺节目屡屡因为抄袭的问题收到原创单位的抗议,但这些抗议往往只能是抗议,而不能转化为依法的维权行为,犯错误的成本低,是出现抄袭的主要原因。另外,综艺节目也有一定的主动抄袭,这些节目就是等着原创单位投诉或抗议,最后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以达到传播的目的。






2、创作环境很重要

现在影视行业的现状是:遍地是雷区,举目高压线。你作出一个《盗墓笔记》来,最后的结果是挖到的文物要“上交给国家”;整出来个《步步惊心》来,最后广电总局却规定不允许出现穿越题材;你恶搞历史虚构的那个花木兰,分分钟都有花木兰研究协会出来抗议,然后节目被停播。在国内你的创意一定是要正能量,不能三俗,不能迎合低级趣味,不能恶搞,不能讽刺政治事件,不能涉及政治,不能涉及历史敏感事件,不能对历史做丝毫修改要维持历史事件的细节。






3、那些“抄袭”的综艺节目在国外已经有了不错的收视基础

不难理解,国内各电视台在“抄袭”国外综艺节目时并不是人傻钱多,选择引进的都是在国外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并形成了自己模式的节目,甚至国内观众都通过网络看过了原版节目,比如各种选秀以及Running Man等。购买了国外节目的品牌和模式,然后再加上本土元素,最后形成一个原创内容,以获得观众的认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需要的提升,迫切需要节目制作团队拿出具有“中国元素”的综艺节目,这就对综艺节目市场提出了新的要求。归根结底,综艺节目属于艺术范畴,而过于严格的标准和要求是无法充分发挥艺术的创造性,从而束缚了综艺节目的发展可能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31

如今国内的综艺越来越火,周边的人都十分迷,比如《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极限挑战》《天天向上》《康熙来了》《中国好声音》等等。我知道的里面不少节目与韩国的综艺是有些相似成分的,而且不可否认的是里面有不少韩国的因素,但是它们仍然十分火爆,我认我原因有:
第一,节目本身形式新颖,尽管借鉴了别的国家综艺的因素,或多或少也增添了自己的成分在里面,引进了国外的新鲜元素但也注入了自己的传统思想,宣传了中国传统餐饮和文化礼仪,除了娱乐之外他们总是宣传那种勇往直前的同时还要兄弟团结的精神。


第二,一方面,节目组邀请了比较有名的小鲜肉明星和过硬的娱乐明星,一定程度上会吸引不少的观众,另一方面,节目都有各种各样的主题,每一期节目都有一个新的最终目标,从而每次节目更新都给我们带来新感觉,并不是一昧的搞笑和娱乐,我们也能从中学到不少的道理。


然而还有不少的观众责怪中国并不会创新,只是拿着别的国家的节目照办照抄就来糊弄中国观众,不会创新。但是作为一种引进也是一种进步不是吗?我们的综艺火爆了,以后也一定会有自己的创新,加入很多中国的元素。


我们已经从无到有,而且我们的综艺节目带我们回忆过去也展望未来,为我们带来了别国综艺中没有的感觉,我们应该多加鼓励这种创新,我也相信日后我们的综艺会有极大的进步。

第2个回答  2017-05-31

对于这个现象我还真是恨铁不成钢啊,你说咱们中国地大物博,不缺钱也不缺人,为啥就拍个综艺都得去仿照国外的那?轻的抄袭个开头,构图制作啥的都一样,重的直接把节目内容和模式照搬过来,哎,有的还就打死不承认非说自己没抄袭。这样一种病态的综艺节目制作方式高潮了一部分病态的节目追捧者,但对于我国综艺的长久发展肯定有坏无益。
其实对于有些节目来说说抄袭也是有点儿冤枉他们了,毕竟人家花了大价钱买了版权那,但这也只是换汤不换药的缺乏创新的另一种表现啊。就比如近几年最火的《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啊,虽然现在综艺节目们都开始改名儿力途去韩化,但一开始火起来的时候也是在韩国原版的节目上进行摸石头过河的探索式前进的。对于这种买了版权的节目我们观众可能会过于苛刻,总是时不时地拿他们和国外原版相比,所以对于它们来说,能真正做到不见原版的影子才是真的成功了。


那么对于那些完全就是抄袭还死不承认的综艺节目,因为我本身是个综艺狗,零零散散地也看过不少综艺节目,看过原版节目的我再看国内综艺节目时候的心情可以用“曾经沧海难为水”来形容啊。不过其实观众对我国综艺节目的态度还是很宽容的吧,毕竟我们也知道我国综艺也就是在近五年出现了一个大势,也就是国外已经玩儿了好多年的真人秀模式,跳脱出了原来那个小小的
摄影棚并且开始流行起来把明星拉下神坛。

我国的综艺节目其实也不乏一些真正用心做的好的啊,在真人秀大行其道的时候《朗读者》《明星大侦探》用他们独特的节目切入点也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好评,所以说在作综艺节目上与其一窝蜂地去仿照国外用一种模式来固化自己,不如踏踏实实地想出儿真正适合我们观众收看的。

第3个回答  2017-05-30
这个现象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了,从《爸爸去哪儿》和《中国好声音》大火开始,中国综艺节目走上了模仿国外节目的套路。前些年的中学时政题也以此为热点,出了许多以传统和创新为中心的论述题。国人也都在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反思,但近些年这股模仿风并没有消退,反而愈演愈烈。《极限挑战》《爸爸回来了》《我是歌手》《我们相爱吧》……模仿一个热一个,似乎只要引自海外,节目就必火。


其实出现这个现象,跟国内综艺创新性不足有很大关系。国外巧妙翻新,利用了明星真人秀,亲子互动,盲选等形式,为综艺开辟了新天地,也找到了一大批节目受众。文化越来越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只有把握自己的核心文化,才能够在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朗读者》《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受到热捧,是因为它们弘扬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突出了本国的文化特色。它们都掀起了收视狂潮并得到了广泛好评。《朗读者》以“情”为上,邀请不同身份的人来朗读书中片段,在他们真实的人生经历中,对文字有更深刻的理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


《中国诗词大会》以中华博大精深传统文化会友,让人在激烈的比赛中学习汉文化。


综上,当前中国综艺节目应立足本国的文化,仿照也要推陈出新,改出自己的风格。不过能自成一格,推出原创好节目是最好的。
第4个回答  2017-05-30
国内综艺经常被曝出仿照抄袭国外的综艺,我先说说我看到的几条热门评论吧:“娱乐都是相通的,不存在抄袭不抄袭”、“你们还帮外国人说话,不配当中国人”、“抄袭了我也爱看,怎么了”。对于这样的想法,我也是醉醉的了。


我认为部分网友这么想也是有原因的:
一是他们的偶像也参与这个综艺,粉丝就是奔着偶像去的,又怎么会说综艺节目抄袭太差呢?
二是没有了解过原著,看到国内综艺节目觉得很有看点,就认为是顶级的了。
三是不拿知识产权当回事,从小抄作业,长大了抄论文,工作了抄文件,还都理所当然。但是,《红楼梦》《西游记》是能抄得出来吗?高铁是能抄得出来的吗?


我也因为某个喜欢的明星追过综艺,当时对于网上的讽刺谩骂声也忿忿不平,可我真正去了解了原节目的时候,我发现仿照真的是见很可耻的事情。因为别人在那个年代就能想出这么棒的节目,有那么好的收视率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别人轻易的拿来就可以赚钱对原著来说是很不公平的。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我们祖先创造出的东西曾经领先世界几百年,而到现在提升软文化居然要考抄袭,想想也挺丢脸的。我觉得提高知识产权法律意识是首要的,再就是要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学好文化知识,有几千年的文化作铺垫,我们怎么可能创造不出优秀的综艺节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