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如题所述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龙门(今陕西韩城)人。他生于史官世家,祖先自周代起就任王室太史,掌管文史星卜。父亲司马谈在武帝即位后,任太史令达30年之久。司马谈是一个渊博的学者,对于天文、历史、哲学都深有研究,这对司马迁的早期教育无疑有重要意义。将近10岁时,司马迁随父亲迁居长安,同当时著名的经学大师孔安国、董仲舒学习《古文尚书》和《春秋》,这一切都奠定了他的学问的基础。

20岁那年,他开始漫游天下。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这一次游历到达今天的湖南、江西、浙江、江苏、山东、河南等地,寻访了传说中大禹的遗迹和屈原、韩信、孔子等人活动的旧址。漫游回来以后,被任命为郎中,又奉使到过四川、云南一带。以后因侍从武帝巡狩封禅而游历了更多的地方。他的几次漫游,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漫游开拓了他的胸襟和眼界,使他接触到各个阶层各种人物的生活,并且搜集到许多历史人物的资料和传说。这一切,对他后来写作《史记》起了很大作用。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司马谈去世。临终前,把著述历史的未竟之业作为一项遗愿嘱托给司马迁。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任太史令。此后,他孜孜不倦地阅读国家藏书,研究各种史料,并参与了《太初历》的制定工作。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也是中国历法史上进行的第一次大改革。此后,他秉父遗志着手准备编写《史记》。

就在这过程中,发生了一场巨大的灾难。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率军抗击匈奴,力战之后,兵败投降。消息传来,武帝大为震怒,朝臣也纷纷附随斥骂李陵。司马迁看到安享富贵的朝臣对冒死涉险的将领毫无同情之心,极为愤慨,便直言不讳地说:“李陵转战千里,矢尽道穷,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虽然投降,也是情有可原;臣以为只要他不死,必定还会效忠汉朝!”

司马迁的话触怒了汉武帝,他认为司马迁为李陵辩护,无疑是在贬低当时出征匈奴的另一位将领李广利——宠妃李夫人的兄长。于是下令,判司马迁宫刑。当时,获罪的人可以出钱减刑一等,但家境并不富裕的司马迁拿不出这笔钱,只能入狱受刑。对于司马迁来说,这无疑是人生的奇耻大辱。他精神受到极大刺激,曾一度想自杀,但想到父亲的遗言,又以古人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韩非等在逆境中发奋有为的事迹鼓励自己,终于以惊人的意志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他在《报任安书》中说,“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与其让宝贵的生命在毫无价值的情况下结束,不如“隐忍苟活”,在著述历史中求得生命的最高实现。经过六年的囚禁生活,司马迁终于在征和元年(公元前93年)出狱。汉武帝对司马迁的才能还是爱惜的,任命他为中书令。从此,他一心于史学著述,终于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史记》。

司马迁由于身陷囹圄、遭受宫刑,不再把修史仅仅看作是对以往历史的总结、对西汉盛世的颂赞,而是和自己的身世之叹联系在一起,融入了较重的怨刺成分,许多人物传记都寓含着作者的寄托,磊落而多感慨。司马迁修史过程中前后心态的巨大变化,赋予《史记》这部书更为丰富的内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