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实现乡村振兴?

如题所述

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1、乡村振兴社员网模式。社员网同各大县域合作,以“互联网+精准扶贫+农产品上行”为切入点,通过对接农产品上行促进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有效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脱贫、致富,这是对乡村振兴战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成功践行。

2、在农产品上行中特别注重突出区域品牌,延长产业链条,拓展农资、加工、物流等多种社会化服务业务, 积极探索打造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农产品综合交易中心,大力推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这是对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创新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成功践行。

3、与各大县域合作,以“互联网+精准扶贫+农产品上行”为切入点,依托社员网业内领先的农产品电商和农业大数据为农民卖货提供交易平台,为县域扶贫提供决策支持,为农民提供多种类型的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帮助具备条件的新农主体发展电商,走线上线下结合、创新农业经营之路,这是对乡村振兴战略“互联网+农业”的践行。

同时,这些工作与社员网本身承接的“农业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系统”运营推广工作结合,更可以有效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要求。

4、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改革。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建立新增耕地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所得收益全部用于脱贫攻坚和支持乡村振兴。

深化粮食收储、集体产权、集体林权、国有林区林场、农垦、供销社等改革,使农业农村充满生机活力。

5、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扩展资料

乡村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2-26

回到老家,穿过村口古色古香的牌坊,走上宽敞整洁的硬化路,看到一座座新盖的二层小楼,家家户户门口贴着对联,挂着灯笼,老人们坐在家门口谈笑风生,小孩子们嬉戏打闹,一派热闹的新春景象。

乡村旅游开花结果,特色葡萄搞出名堂,村民腰包鼓了

“想不到吧,咱们村有了4A级景点,这可是全市唯一一家。现在村里每天人来人往,可热闹了,快回来看看。”问到村里有什么新变化,老姑父王发昌兴奋地说。

我记得村子并没有什么特色,咋能“生”出4A景区?老姑父说,别忘了村旁有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曲村—天马遗址”,这可是晋国诸侯的墓葬群。以前严严实实地围着,谁也没进去过。这两年,县里发展旅游产业,依托遗址,兴建了晋国博物馆,既把文物保护好了,也能让人大饱眼福,沉睡的旅游资源一下子变活了。

宽阔的广场,古风浓郁的建筑,博物馆里上万件珍贵的晋国文物,吸引不少周边市县的游客。“村里的人气旺了,每到节假日,通往景区的路上都会堵车。”老姑父说。

老姑父是村里的能人,眼界广,点子多。他多年前承包了村里的水库,养殖鱼鳖,搞得红红火火。这次,他把目光聚焦在游客身上,把自家的养殖园改成垂钓园,从养鱼变成钓鱼、吃鱼,“进军”乡村旅游。老姑父说,刚开始,游客逛完就走,现在又玩又吃又住。在他的垂钓园,游客钓鱼后称斤,做成农家菜。高峰时,每天能接待几十个人。去年一年收入超过30多万元。在他的引导下,村里已经有好几户开办了农家乐。

思路一改天地宽。村主任冯文会说,这几年村里一直在“改”上下功夫,积极培育新产业,村民赚钱的法子更多。红提葡萄是村里培育的另一个特色产业。

村民马勇说,村里过去单种小麦,辛苦一年,赚不了钱。“这几年,我家改种红提葡萄。去年价格不错,每斤能卖2.5元,质量好的能卖到3元。5亩多葡萄赚了3万多元,来钱更快了。”

红提葡萄对种植技术要求高,村民没种过,担心不会种、有风险。县里派出农技员定期指导,教农民如何剪枝、套袋、防虫。现在不少农民都成了种葡萄的行家里手,还有其他地方的人前来取经。村里申请了红提葡萄提质增效项目,还帮助了45名残疾种植户。

冯文会说,产业强了,带动人气,人气又促进产业发展,村民干劲足,村子就不会衰败了。乡村旅游、特色种养殖等新产业新业态在咱们村开花结果,村民在家门口能赚到钱,青壮年都能留得下。要实现乡村振兴,先得把产业这把火烧得旺旺的。

颜值高了,村风好了,小村子“内外兼修”

过去村子的路“伤痕累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污水横流、柴火乱堆,环境“脏乱差”,村民意见不少。如今村子的“颜值”颇高。连村的窄路面进行了拓宽硬化,街道干净整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村党支部书记李华对此感触很深,李华考上“村官”后,被派到村里,干了快10年了。她说,村民生活好了,对环境要求高了。村里栽植绿化树2000多棵,安装路灯40盏。还筹资40余万元,建了一座1400平方米的村民服务中心,集卫生所、活动室、健身广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于一体,村民休闲娱乐有了好去处。

面子新,里子也要新。咚锵咚锵……在街上就能听到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一打听,原来是村里的锣鼓队在村委会大院排练。走进一看,村民们穿着红黄相间的队服,铆足劲地在练习。李华说,过去一到农闲,大家喜欢熬夜打麻将,不仅对身体不好,有的还输了不少钱,激化家庭矛盾。自从村里组织了锣鼓队,村民积极报名参加,利用农闲时间加班加点地练习,到了正月十五,大伙儿还要到县里的社火大会上表演。

乡村文明之风吹进家家户户。遇到红白喜事,村干部和乡贤一起议事,在尊重地方习俗的基础上,倡导新事新办,新事简办,遏制了铺张攀比之风。冯文会说,以前村里白事要请乐队、戏班子,开销很大。经过商议,白事一律不唱戏,亲友不披麻戴孝,控制礼金数额,取消了一些繁文缛节,深受村民的欢迎。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乡村振兴。村里接下来打算怎么干?

李华说,首先要紧跟中央精神,大胆想,不能把眼光局限在一亩三分地上。国家一直强调不能光种“大路货”,要发掘地方特色,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县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立农业示范园。曲沃葡萄被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村里要在农产品质量上做文章,培育种植大户,发展绿色种植,提升产品价值,特别要从一家一户种变成抱团闯市场。

其次要紧贴村民需求,耐心干,在农村最迫切的、反映强烈的问题上下绣花功夫。李华说,博物馆征地、第六次人口普查、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村里的事情又杂又多,都关系村民切身利益,要放下身子,走在田间道路,多听村民心声,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

“口袋鼓脑袋富,环境靓心灵美,小村子如今内外兼修,实现乡村振兴,咱信心满满。”李华说。

城乡要素,在这里互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4-02
理论要简明扼要!干部听不懂没时间学习!
借鉴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中心,缩小贫富差距!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乡村振兴!
基本目标
1集体模式的形成
2群众基础的形成
3抗洪抗灾积极战略意义的形成。
基本原则
1实业产业过剩的前提下追求正确的产业方向..
.2围绕积极战略格局 布局.
3正确认识底层人民 多种经营的身份特征
主要矛盾
1资金问题,没钱啥也干不了。
2阶层问题,有钱了更糟糕,更加剧了贫富差。
3理论问题,滋补上火,却而又虚。虚火旺盛。
4不要盲目资本利益化的霍霍资源,带领群众做到无大难 先不说致富....
5最大的问题是理论不足,切入点,最最大的问题是理论与利益冲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4-07
农民合作社怎样参与乡村振兴,发展乡村产业?惠民合作社带你看
当前,我国农民合作发展速度进入历史上最快阶段。全国现有合作社近200万家,平均每个行政村有近3家合作社。入社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50%左右,平均每个合作社有60多户农户。

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合作社为什么会发展这么快?合作社如何参与乡村振兴,发展乡村产业?

农业问题形成有三大原因
1、农业劳动效率低。
2019年农业从业人数占总量的28%左右,但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7%左右。

2、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
我国农业小规模分散经营还没有彻底改变。种植规模在30亩以下的农户占96%,年出栏500头以下的生猪养殖户占57%,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的比例只有50%左右。

3、农业生产方式传统。
我国农业粗放式发展普遍存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条件改善总体滞后。化肥农药利用率为35%左右,比欧美发达国家低15-30个百分点,农膜回收率也不足2/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2。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发展农民合作社的三大动因
1、生产有需要
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必须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问题。合作社能组织带领分散农户发展农业生产,拓宽产业领域,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业竞争力,发挥了内连农户、外接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

2、农民有意愿
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合作社在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生产经营服务、解决就业、增加收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自愿办社入社的热情不断高涨。发展合作社成为农民的自觉选择。

3、政府有引导
中央对扶持合作社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农业合作社是发展方向,有助于农业现代化路子走得稳、步子迈得开; 农民合作社是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力量。

农民合作社的三大目标
1、推动产业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经营。
促进土地的规模化和服务的规模化,推动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合作社为成员提供产加销一体化服务,实行生产资料供应、农机作业、统防统治、技术信息、加工储藏、产品销售等统一服务,帮助成员克服分散经营不足。推行分工分业,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促进各地发挥比较优势,提升竞争力。

2、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合作社应以消费为导向,组织千家万户推行绿色化、标准化生产,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积极改善供给结构和质量,提供中高端农产品,有效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

3、带动农民就业增收脱贫致富。
合作社通过实现规模经营效益、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拓宽产业空间,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合作社要探索三大创新发展
1、创新组建形式。
合作社要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引导普通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与农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城镇居民等领办或加入合作社;鼓励以货币、农机具、土地经营权、劳动力、知识产权等多种形式出资入股,发展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合作社。创新运行机制,在“生产在家、服务在社”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统一经营和服务,提高标准化规模化水平;鼓励合作社引进职业经理人和专业经营管理团队,提升经营管理效率。

2、创新产业业态。
合作社发展乡村产业,重点是要发展工厂化农业、会员制农业、订制农业,休闲农业、社区直销、网络销售、乡村旅游、农业体验、认租认养、定时配送、阳台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积极顺应“互联网+”深入推进趋势,发展三次产业融合,拓宽发展空间。

3、创新分配方式。
合作社要通过扩大经营规模,推进节本增效,发展育种育苗、农资配送、农机服务、疫病防控、加工仓储、物流配送、产品销售、休闲观光来增加收益,向产业链延伸拓展和新价值创造要效益。

收益实现成员共享,保障成员从合作社获益。鼓励合作社在产业业态选择、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生产标准运用、销售渠道建设、品牌打造等方面为成员提供服务,并对非成员农户和其他经营主体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惠民合作社以“全心全意为社员服务”为宗旨,社员作为合作社股权拥有者,按照“平等协作,多劳多得”的利益分配方式获得收益。社员有权对决策层、管理者进行监督。合作社的决策层、管理者能上能下,由社员通过选举决定,社员可以当选决策层或管理者。惠民商城合作社百分之七十的利润将分配给社员。

引导合作社在脱贫攻坚、农村发展中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发展产业、托管代养、提供就业、扶贫资金入股分红、公益事业建设等途径,促进贫困人口脱贫、农村和谐繁荣。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