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是历史上有名的飞将军,为什么到死都没有封侯

如题所述

李广是历史上有名的飞将军,为什么到死都没有封侯?原因有四点:
第一:与汉景帝和汉武帝有关,这是最主要的。
第二,与卫青有关,这是致命的
第三,与当时受宠的学术儒家有关,这是他的社会原因。
第四,与整个公孙家有关,这是李广难封的命运不济的真正原因。

第一条,李广参军是在汉文帝时期,而飞将军之称谓得自于文帝晚年时期,文景两代所奉行的国策是和亲政策,而匈奴一直对汉朝边境掠夺不断,李广数遍期间建功颇多,历任边关八个郡的太守。而史记中记载,匈奴因李广戍边,数年不敢进犯,闻而避之。后匈奴买通汉朝的外交官公孙昆邪向汉景帝进言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随后,汉景帝把李广调回宫中,任未央宫卫尉。而汉武帝时期,李广与匈奴作战仅仅寥寥几次,那么一生七十余战大部分都是文景两朝打的,李广当时的名气是相当的大,以至于汉武帝不敢用他。

其次与大将军卫青也有关系,就是在公元前119年这一年,史记中记载的: 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於右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广时知之,固自辞於大将军。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而右将军独下吏,当死,赎为庶人。

在一个就是与当时极为受宠的儒家有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当时儒家最大的对手就是道家,当时叫做黄老之学,就是黄帝老子之学。道家奉行无为而治,与民休养生息,这也是汉初70余年的治国方针,让整个西汉从一个历经五百多年的战乱中休息过来,而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的根本保证。而儒家当时的学说正好迎合汉武帝,汉武帝此人正想独裁专政,而儒家的思想又正好献媚学说。而道家讲究无为而治,与好大喜功的汉武帝背道而驰,李广又作为老子的后人,也成了被儒家打击的对象。

汉书中记载:赞曰: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口不能出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流涕,彼其中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然三代之将,道家所忌,自广至陵,遂亡其宗,哀哉!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有之矣。 

这其中“道家所忌”就是指的这次的儒道之争。

再其次与公孙家有关,第一个 就是公孙昆邪,此人在汉景帝时期就提出李广威胁论。而在汉武帝时期,自从周亚夫和窦婴死了以后,有两大军事家族,一个是陇西李家,李广死后一年,他的堂弟当朝丞相李蔡被诬告侵占皇田,自杀了。李敢因为这件事情,去找卫青理论,然后就打了起来。一年之后,霍去病又在一次陪同汉武帝打猎的时候把李敢射杀了,汉武帝说事被鹿撞死的。而另一个军事大家族就是北地郡义渠的公孙家。公孙昆邪,公孙昆邪之子公孙贺,与公孙敖两位都与卫青的关系比较铁,公孙贺是卫青的姐夫,卫青的另一个姐夫是汉武帝,还有一个姐夫就是霍去病的爹。公孙敖又救了卫青的命,卫青感激与公孙敖,有可能政治上倒像公孙家。

如今很多人都说李广之所以没有被封,是他自身的原因,这一说法有根据,因为李广不是一个世故圆滑的人,也不是一个邀宠献媚的人,他为人正直。所以得不到对儒家思想比较依赖的汉景帝和汉武帝的赏识。而霸陵尉是什么样的人呢?是一个见风使舵,阿谀奉承的小人,见到李广失势之后便如此刁难,巴结奉承有权势的人,这比走狗还可耻。从他杀霸陵尉的事情就可以看出,李广杀霸陵尉主要是为了杜绝军队中的那种不正之风。毕竟李广手下从来没有出过叛将,而卫青的部下就不一样,出了不少叛将。

取决于战争的胜败的因素有很多,主要的是取决于当时统治着对你的支持力度以及信任程度。

曾有一首诗写到:“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奔腾畏蒺藜;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李广的悲剧在于追随了文、景,武三位皇帝,到了武帝时代,李广已经是三朝元老了,武帝当时重用卫青也是为了培养一位年轻的将才而不受老将们的牵制,到后来的霍去病,武帝其实也希望霍去病替代卫青,可惜天不假年,这样看来,李广没用得到用武之地才是真正原因。

附李广简介

李广(?-前119年),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唐德宗时将李广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李广为怀柔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历史评价

司马迁:“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汉文帝:“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公孙昆邪:“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程不识:“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

班固:“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口不能出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流涕,彼其中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然三代之将,道家所忌,自广至陵,遂亡其宗,哀哉!”

司马贞:“猿臂善射,实负其能。解鞍却敌,圆阵摧锋。边郡屡守,大军再从。失道见斥,数奇不封。惜哉名将,天下无双!”

何去非:“昔者,李广之为将军,其材气超绝,汉之边将无出其右者,自汉师之加匈奴,广未尝不任其事。盖以兵居郡者四十余年,以将军出塞者岁相继也,而大小之战七十余。遇以汉武之厚于赏功,自卫、霍之出,克敌而取侯封者数十百人,广之吏士侯者亦且数辈,而广每至于败衄废罪,无尺寸之功以取封爵,卒以失律自裁以当幕府之责。当时、后世之士,莫不共惜其材,而深哀其不偶也。窃尝究之,以广之能而遂至于此者,由其治军不用纪律,此所以勋烈、爵赏皆所不与,而又继之以死也。”“夫李广、李陵皆山西之英将也,材武善战,能得士死力。然轻暴易敌,可以属人,难以专将。世主者苟能因其材而任之,使奋励气节,霆击鸷搏,则前无坚敌,而功烈可期矣。汉武皆乖其所任,二人者终偾蹶而不济,身辱名败,可不惜哉!”

黄震:“李广每战辄北,因踬终身”。

司马光:“效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

苏泂:“十载尊前,放歌起舞,人间酒户诗流。尽期君凌厉,羽翮高秋。世事几如人意,儒冠还负身谋。叹天生李广, 才气无双,不得封侯。榆关万里,一去飘然,片云甚处神州。应怅望、家人父子,重见无由。陇水寂寥传恨,淮山宛转供愁。这回休也,燕鸿南北,长隔英游。”

叶适:“李广自用兵,人所不及,世或以常律论之,固非矣。”

陈元靓:“雄气旡敌,亦远斥候。能缚射雕,甞格猛兽。有勇有方,少年讷口。千载庙食,斯为不朽。”

解缙:”暴寇之来,必虑其强。善守勿应,若李广、田豫类此。”

王夫之:“获誉于士大夫之口,感动于流俗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31
时运不济吧,飞将军李广没打过多少胜仗,虽然能力超群,但是最有希望建功的几场战役,他都被敌人晾了场子,敌人都躲着他跟别人打,结果战功也就没他啥事了
第2个回答  2018-01-31
应该是被竞争对手排挤了,这在古代是常有的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