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结构力学中的弯矩方向

我知道弯矩方向不重要,只要知道哪里受拉就行。关键是怎么判断在力的作用下,刚架各个杆是如何受拉呢?

就像这道经典的题目,
P作用在末端,我的理解是最右杆,会呈现C型,那应该内侧受拉才对吧。而最左杆呢?会是C型还是反C型呢?但不管C还是反C,应该都是在同一侧才对吧,为什么会分布在杆不同侧呢?
说到底,我就是搞不懂,这个弯矩的如何确定哪里受拉,不是该看力的作用下,物体弯曲情况来判断吗?
求大神详细解答!

凡截面左侧梁上外力对截面形心之矩为顺时针转向,或截面右侧外力对截面形心之矩为逆时针转向,都将产生正的弯矩,故均取正号;反之为负,即左顺右逆,弯矩为正 。

弯矩图是一种图线,用来表示梁的各横截面上弯矩沿轴线的变化情况。总结规律如下: 

(1)在梁的某一段内,若无分布载荷作用,即q(x)=0,由d²M(x)/dx²=q(x)=0可知,M(x)是x的一次函数,弯矩图是斜直线。

(2)在梁的某一段内,若作用分布载荷作用,即q(x)=常数,则d²M(x)/dx²=q(x)=常数,可以得到M(x)是x的二次函数。弯矩图是抛物线

(3)在梁的某一截面内,若Fs(x)=dM(x)/dx=0,则在这一截面上弯矩有一极值(极大或极小)。即弯矩的极值发生在剪力为零的截面上。

扩展资料

弯曲所需要的力矩,下部受拉为正(上部受压),上部受拉为负(下部受压)。计算公式:M=θ·EI/L,θ转角,EI转动刚度,L杆件的有效计算长度。

即垂直于横截面的内力系的合力偶矩。其大小为该截面截取的构件部分上所有外力对该截面形心矩的代数和,其正负约定为是构件下凹为正,上凸为负(正负区分标准是构件上部受压为正,下部受压为负;反之构件上部受拉为负,下部受拉为正。在土木工程中,弯矩图习惯绘于杆件受拉一侧,在图上可不注明正负号)。

只要反力、弯矩(或其他量)与载荷成线性关系,则若干个载荷共同引起的反力、弯矩(或其他量)等于各个载荷单独引起的反力、弯矩(或其他量)相叠加。这种关系称为叠加原理。应用叠加原理的前提是构件处在小变形情况下,这时各荷载对构件的影响各自独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29
结构力学中的弯矩方向按照如下规定:
一规定了弯矩的正负,就可以将弯矩进行代数计算。在列弯矩计算时,应用“左上右下为正,左下右上为负”的判别方法。凡截面左侧梁上外力对截面形心之矩为顺时针转向,或截面右侧外力对截面形心之矩为逆时针转向,都将产生正的弯矩,故均取正号;反之为负,即左顺右逆,弯矩为正 。
弯矩是受力构件截面上的内力矩的一种。通俗的说法:弯矩是一种力矩。另一种解释说法,就是弯曲所需要的力矩,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它的标准定义为:与横截面垂直的分布内力系的合力偶矩。计算公式M=θEI/L,θ转角,EI转动刚度,L杆件的有效计算长度。
第2个回答  2015-11-26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