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和良好行为习惯和责任意识

如题所述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一些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有西方的腐朽思想的冲击;有身边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有影视中自私自利、腐化堕落的熏染等等,常了导致一些孩子生活草率、做事不认真、学习马虎、过分关注自我,心中无他人,做事不计后果,责任意识淡薄,责任感缺乏,较少责任行为。他们只重视行为过程本身。而对行为所导致的结果,全然不顾。如果这些负面影响在学生发展过程中成为主流,势必会使他们形成极端的利己主义思想,这将会极大地制约着社会发展。因此,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
一、榜样激励,培养责任意识。
1、用典型事例、影视、书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伟人的可贵,令人敬佩,身边的榜样,最让人鼓舞。周总理在上学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并为之奋斗一生,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这是一种爱国责任感,这是一种民族大义。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坚守阵地、救死扶伤。把救人当作自己最伟大的责任感。教师还应有选择地让学生阅读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如《我的战友邱少云》《少年中国说》等;观看一些优秀的影片,如《闪闪的红星》《狼牙山五壮士》等。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和观看影片故事情节的同时,应引导他们理解课外读物和影片中榜样人物的行为动机,吸收榜样人物思想中的营养成分,学习他们的责任心,特别是学习他们高尚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获得精神上满足的同时,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潜移默化地使其形成责任意识。
2、寻找身边的好人好事 。
重视对学生身边榜样力量的挖掘既是很好的行为的导向,又能消除学生认为责任感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的偏见。教师发动学生寻找身边体现责任感的好人好事,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编成小报张贴于班级或学校的公告栏。阶段性的评选班级之星,并以此为契机让每位学生审视自己的思想行为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只有当学生在乎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时,才会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自尊自律。榜样不仅起到示 范作用,全班整体思想道德水平也会随之提升。
二、通过集体活动,把责任感落实到责任行为习惯上
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教育不能靠说教,有了责任意识还不行,要通过集体活动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把责任落实到行动上。让学生从小就有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意识。因此要特别注重让学生参加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提高责任意识。
1、培养对自己负责的责任感。
要教育学生懂得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健康负责、生活负责、意志品质负责。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要做好,要对事情本身负责。要求学生在家写完作业自己整理文具、书桌、书包;早上起床自己叠被子,自己穿衣服;自己的房间自己打扫……比如低年级可开展整理书包比赛、洗手帕比赛等等,高年级可开展长跑竞赛,爬山比赛等。总之,责任感的培养首先要从孩子自己的事情做起,将责任感落实到责任行为习惯上。培养他们自理、自强,勇敢、坚强,不怕困难、勇于创新的良好品质和品格。
2、培养学生对他人具有责任感。
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比如利用有教育意义的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教育。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等,能亲身体验的最好让学生体验一次,喊一百遍口号不如亲身体验一次。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体会到父母的艰辛、老师的辛苦,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责任意识。还可以开展一些主题班会,比如,手拉手献爱心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助人为乐,与人友好相处的责任情感和责任行为。
3、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包括对学校、对社会、对环境、对人类负责。可适当的引导学生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走出校园,走向街道,清扫垃圾。植树种草、绿化环境。积极宣传节能减排。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教育学生要热爱集体,关心集体,做到在学校在社区表现一个样,爱护花草、树木,遵守社会公德,热爱大自然,教育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热爱全人类。
三、让学生始终参与,承担响应的责任。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最重要的一点要勇于承担责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孩子犯错误时,老师常会大声呵斥,总是通知家长来校处理。我认为,教师在处理学生过失时,应实事求是讲清道理,保持冷静的头脑和态度,明确指出过失和弥补过失的办法,尽量不要通知学生家长,不要大声呵斥,更不要夸大其辞恐吓学生,而是应该让学生有深刻的心理体验。这样,他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会主动体会到对方的感觉,考虑到事情所带来的后果。
当然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是一个漫长而反复的过程。老师们一定要有耐心,持之以恒。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让我们这个家庭的每个成员都在有责任感的氛围下快乐地成长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