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化镇的仰化镇-介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境内有涧河、马河、陆塘河三条河流穿过。这里土地肥沃,稻麦飘香,鱼池遍布,荷藕连塘,桑清如水,杨树成网。素有“鱼米之乡”之美称,被誉为“大运河畔的一颗明珠”。 仰化镇地处徐州、淮安、连云港三市中心地带,北接大兴镇,东与泗阳县众兴镇接壤,南隔运河与宿城区郑楼镇相望,西邻省级刘老涧三线船闸与宿豫区陆集镇接壤。素有“人语飘乡外,鸡鸣闻三县”之说。全镇辖7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125个村(居)民小组,6821户,社会人口3.82万人,区域总面积68.42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面积2467公顷,其中林地面积为526公顷,水域面积为3.85万亩,境内有陆塘河、马河、涧河、顺堤河四河通过,这里土地肥沃,稻麦飘香,渔池遍布,荷藕连塘,桑青如水,杨树成网。工业生产逐渐形成了缫丝、电子、服装、地毯、手工艺加工、珠绣等主导产业,全镇有初具规模企业50余家。农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被喻为大运河畔的一颗“明珠”。
仰化古称安善圩。有东圩、西、南、北圩之说,圩内为安善集。追溯仰化镇 的历史,原系仓基湖西岸的一个湖嘴子,早有渔民在仓基湖捕鱼,以此避风、生息,故有“日晒千条网,夜燃万盏灯”的美丽传说。随着渔业的发展,生意茂盛,商人摆滩设点,人烟聚集、市贸经营逐渐繁荣。古有詹姓在此开槽头店,明万历年间,宿迁县知县俞文伟准予在仓基湖西岸创建永兴集,隶属淮安府邳州,清咸丰十年永兴集在四周筑圩,其中有东、南、西三门,门上分别题词,东门曰:紫气遥临,西门曰:瑞映马陵,南门曰:襟黄带运。又传乾隆下江南乘舟经过永兴集,见两岸百姓夹河欢呼,便口占一绝:“老幼数无万,都为仰化人,斯之未能信,惭愧颂声频。”又传乾隆曰:“河岸百姓,皆为仰化民”之说。从此永兴集改为仰化镇,一直沿袭至今,故当地文化人有“大路朝天——仰化”之说也。
雍正二年(1724年)仰化隶属邳州市,雍正十一年改属徐州府。辛亥革命,民国成立(1912年)废府,宿迁县直属江苏省公署,乡随属之,不久又分道设尹,宿迁县属徐州道尹,乡属宿专改变,民国十六年(1927年)北伐大革命,成立民国政府,废道尹制,宿迁直属江苏省政府,后又设专员区,宿迁属淮阴专乡,乡随宿属,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日寇入侵,宿城沦陷,共产党军队在各地开展游击战争,仰化属抗日游击区,民国28年(1934年)本县运河东岸成立宿迁县,属中华第六分区,仰化集西头属宿迁县第二区,石范以东属泗阳县第五区,一九四一年秋,我军拔除程道口国民党反动派王光良据点后,仰化集划为泗阳县程道口区。一九四二年春,划为宿迁第二区,当年秋天,成立运河特区(县级),下设顺河、大兴、程道、陈圩、古城五组,仰化双河区。1949年秋,撤运河特区,程道、陈圩、古城三组,划为泗阳县,大兴、双河划为宿迁县管辖,同时原双河区西部乡村划为涧河区(今仰化镇涧河村)东部仍为双河区,仰化属涧河区。1945年底原双河区撤销,南部乡划为涧河区,北部乡村划为丁嘴区,仍属宿迁县管辖,至抗日战争胜利及地方解放后,仰化仍属涧河区,1949年为,丁嘴、大兴、涧河三区合并为大兴区,仰化属大兴区。1952年冬,从大兴区域内增设仰化区。1958年在三面红旗的大好形势中,仰化区成立了人民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全乡设刘涧、新桥、仰化、马棚、大同、同义、复隆、郭圩、卜圩、建新、解闸、涧河、保祥14个村125个村民小组,2000年2月撤乡建镇,将仰化、马棚、大同三个村合并为仰化居委会,建新、孟湾合并为建新村,同义、卜圩合并为同义村,复隆与郭圩合并为复隆村,新桥居委会、全镇合并为刘涧村、新桥居委会、仰化居委会、同义村、复隆村、解闸村、涧河村、保祥村,仍为125个村民小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