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乳奉亲的原文

如题所述

郯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疾,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乃免。诗曰: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皮。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周:周朝
患:患有疾病
猎者:猎人
俱:都
至:极至
乃:就
乃:才
衣:穿 主人公 郯
鹿乳奉亲中的主人公郯是嘉夷国人,也就是今印度人。 郯子(生卒年月不详),已姓,子爵,春秋时期郯国国君,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少昊(姓已,名挚,字青阳,建都穷桑,故号为穷桑氏,也称金天氏)后裔中的炎族首领就封于炎地,称炎国。属人方。炎,古音亦读谈(Tan),春秋前后,国名多加“邑”字,从而炎国演化为郯国。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周王室渐趋衰败,诸侯大国之间相互争战侵吞,天下动乱。郯国,虽是区区小国却颇有名气,这其中主要原因是国君郯子的政绩、才华和仁孝之德,赢得了人心。
郯子治郯讲道德、施仁义、恩威有加,百姓心悦诚服,使郯地文化发达,民风淳厚,一些典章制度都继续保持下来,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 《孔子家语·致思》载:孔子适齐,中路闻哭者之声,其音甚哀.孔子谓其仆曰:“此哭哀则哀矣,然非丧者之哀矣.”驱而前,少进,见有异人焉,拥镰带素,哭者不哀.孔子下车,追而问曰:“子何人也?”对曰:“吾丘吾子也.”曰:“子今非丧之所,奚哭之悲也?”丘吾子曰:“吾有三失,晚而自觉,悔之何及!”曰:“三失可得闻乎?愿子告吾,无隐也.”丘吾子曰:“吾少时好学,周遍天下,后还,丧吾亲,是一失也;长事齐君,君骄奢失士,臣节不遂,是二失也;吾平生厚交,而今皆离绝,是三失也.夫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请从此辞。”遂投水而死.孔子曰:“小子识(zhì记)之,斯足为戒矣!”自是弟子辞归养亲者十有三. 解释:孔子去齐国,走到半路上听到有人在哭,听哭声很是哀痛.孔子对自己的仆从说:“这哭声哀是哀了,然而不是丧亲的哭声.”孔子驱车上前,稍稍靠进,看见一个非同寻常的人,抱着镰刀,戴着丧亲的素饰,脸上却没哀伤.孔子下车,追上去问:“你是何人?”对方说:“我是丘吾子啊!”孔子问:“你如今并非丧亲之际,为何哭得如此之悲呀?”丘吾子答道:“我有‘三失’,自己很晚才懂得,如今悔之莫及啊!”孔子问:“你的‘三失’可以告诉我吗?希望你告诉我,不要隐瞒.”丘吾子说:“我年轻时好学,周游天下,后来回家,父母却不在了,这是一失;我长期事奉齐君,而齐君骄横奢靡,仁人志士都走了,我做臣子的志向已不可能实现,这是二失;我平生厚交的朋友,而今都离我而去,这是三失.正是: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一去不回的,是岁月,不可再见的,是双亲。请让我就此告别人世吧。”于是丘吾子投水而死.孔子叹息道:“弟子们啊,记住这一切,这足以让你们引以为戒啦!”这事以后,孔门弟子辞师回家奉养双亲的有十分之三之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