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太后有哪些

如题所述

清仁宗妻子孝和睿皇后、清文宗养母孝静成皇后、清文宗妻子慈安太后、清穆宗母亲慈禧太后、清德宗妻子隆裕太后

1、清仁宗妻子孝和睿皇后

孝和睿皇后(1776年11月20日-1850年1月23日) ,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嘉庆朝首位贵妃、唯一的皇贵妃,嘉庆帝第二任皇后。礼部尚书、三等承恩公恭阿拉之女。

乾隆五十五年入潜邸为嘉亲王侧福晋。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生皇七女,幼殇。乾隆六十年生皇三子绵恺。嘉庆元年册封为贵妃;嘉庆二年五月二十晋封皇贵妃,摄六宫事;嘉庆六年正月初八册立为皇后。嘉庆十年二月初九生皇四子绵忻。

嘉庆二十五年七月尊奉为皇太后。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薨于寿康宫,终年七十四岁,葬于昌陵西面三华里处昌西陵。全谥曰:孝和恭慈康豫安成钦顺仁正应天熙圣睿皇后。

2、清文宗养母孝静成皇后

孝静成皇后(1812年6月19日-1855年8月21日),博尔济吉特氏,刑部员外郎、追封三等承恩公花良阿之女,清文宗咸丰帝养母,议政王、和硕恭忠亲王爱新觉罗·奕欣生母。

先祖在清朝开国之初入满洲正蓝旗,孝静成皇后去世后抬旗入满洲正黄旗。咸丰帝即位之后,尊其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居绮春园寿康宫,遵照皇太后礼遇奉养,咸丰五年,晋尊为康慈皇太后。

3、清文宗妻子慈安太后

孝贞显皇后(1837年8月12日—1881年4月8日),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咸丰朝第一位贵妃第二任皇后,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扬阿之女。生母为姜氏(后抬入旗籍,改称姜佳氏)。

咸丰二年(1852)二月被选秀入宫,四月二十七日进内诏封贞嫔。五月诏晋贞贵妃;六月已拟为皇后其嫔妃册封典礼均未举行;十月立为皇后时年十六少于文宗六岁,由妃到皇后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而且她生前完全没有子嗣凭着咸丰对其宠爱晋封速度堪称清朝晋封最快的皇后。

4、清穆宗母亲慈禧太后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

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5、清德宗妻子隆裕太后

隆裕(1868年2月3日—1913年2月22日),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名静芬。小名喜子,慈禧之弟副都统叶赫那拉·桂祥之女,是光绪的表姐。光绪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后钦点成婚,次年立为皇后,并在婚期过后住进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

民国二年正月十七日(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在西六宫之一的长春宫病逝,享年46岁。上谥曰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中华民国政府以国丧规格处理丧事,与光绪帝合葬崇陵(河北易县清西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1

1、孝贞显皇后(1837年8月12日—1881年4月8日),钮祜禄氏,咸丰帝皇后,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扬阿之女。嫡母为宗室觉罗,生母为姜氏(后抬入旗籍,改称姜佳氏)。

光绪七年三月初十(1881年4月8日),慈安皇太后暴崩于钟粹宫,死因成谜。葬于普祥峪定东陵,上谥,经宣统加谥,最终谥号为“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皇后”。

2、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3、隆裕(1868年2月3日—1913年2月22日),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名静芬。小名喜子,慈禧之弟副都统叶赫那拉·桂祥之女,是光绪的表姐。光绪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后钦点成婚,次年立为皇后,并在婚期过后住进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

民国二年正月十七日(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在西六宫之一的长春宫病逝,享年46岁。上谥曰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中华民国政府以国丧规格处理丧事,与光绪帝合葬崇陵(河北易县清西陵)。

4、孝端文皇后(1599年5月31日-1649年5月28日),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清朝开国皇帝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皇后,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和敏惠恭和元妃海兰珠的姑姑。清朝首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册封)。首位皇太后。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后金逐渐重视与蒙古的联盟,哲哲也因蒙古受到重视,地位逐渐上升,清太宗时为国君福晋、中宫皇后。崇德八年(1643年),顺治帝即位后,为母后皇太后,无徽号。顺治六年(1649年)四月十七日去世,享年五十一岁,葬清昭陵。全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

5、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

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后,受封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临(顺治帝);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顺治帝即位,与其姑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顺治八年(1651年)上徽号曰昭圣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岁;葬昭西陵,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最终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太后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2

1、孝端文皇后 

孝端文皇后(1599年5月31日-1649年5月28日),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清朝开国皇帝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皇后,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

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和敏惠恭和元妃海兰珠的姑姑。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后金逐渐重视与蒙古的联盟,哲哲也因蒙古受到重视,地位逐渐上升,清太宗时为国君福晋、中宫皇后。

崇德八年(1643年),顺治帝即位后,为母后皇太后,无徽号。顺治六年(1649年)四月十七日去世,享年五十一岁,葬清昭陵。全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

2、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系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之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的生母。

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的祖母。孝庄文皇后生于1613年3月28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皇太极;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后,受封为庄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临(顺治帝)。

崇德八年(1643年),顺治帝即位后,与其姑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顺治八年(1651年)上徽号曰昭圣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

逝世于1688年1月27日,享年七十五岁,葬昭西陵,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孝庄文皇后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太后和太皇太后,一生培育、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3、孝惠章皇后

孝惠章皇后(1641年11月5日-1718年1月7日),名不详,科尔沁贝勒绰尔济之女,世祖废后的侄女,顺治帝第二任皇后,康熙帝继位后她与孝康章皇后并尊。

称母后皇太后,上徽号曰仁宪皇太后,她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太后,共57年(1661年—1718年),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身居后位(包含皇后、皇太后)时间最长的人。

长达64年(1654年—1718年)。孝惠章皇后生于清崇德六年(1641)十月三日,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十二月丙戌崩,年七十七。

五十七年(1718年)上谥,葬孝陵(清东陵)之东,称孝东陵,祔太庙。雍正、乾隆累加谥,最终谥号为孝惠仁宪端懿慈淑恭安纯德顺天翼圣章皇后。无子女。

4、慈禧太后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1853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1857年,晋封懿贵妃。

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联合慈安太后、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

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1875年,同治帝崩逝,爱新觉罗·载湉继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

1884年,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1898年,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

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1908年,光绪帝驾崩,溥仪继位为帝,尊慈禧为太皇太后。1908年11月15日17点,慈禧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5、慈安太后

孝贞显皇后(1837年8月12日—1881年4月8日),钮祜禄氏,咸丰帝皇后,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扬阿之女。嫡母为宗室觉罗,生母为姜氏(后抬入旗籍,改称姜佳氏)。

光绪七年三月初十(1881年4月8日),慈安皇太后暴崩于钟粹宫,死因成谜。葬于普祥峪定东陵,上谥,经宣统加谥,最终谥号为“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皇后”。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9-11
  清朝十一位太后情况一览

徽号 谥号 姓氏 享年 在位
无 孝端文 博尔济吉特氏 51 17年中宫,当太后6年
昭圣 孝庄文 博尔济吉特氏 75 18年太后.27年太皇太后
仁宪 孝惠章 博尔济吉特氏 77 3年中宫,57年太后
慈和 孝康章 佟佳氏 24 2年
仁寿 孝恭仁 乌雅氏 64 半年
崇庆 孝圣宪 纽祜禄氏 86 42年
恭慈 孝和睿 纽祜禄氏 74 19年中宫,29年太后
康慈 孝静成 博尔济吉特氏 44 实际统治后宫15年,封号9天
慈安 孝贞显 纽祜禄氏 45 11年中宫,两朝太后当了20年
慈禧 孝钦显 叶赫那拉氏 74 48年
隆裕 孝定景 叶赫那拉氏 46 中宫20年,太后3 年

上述十一位太后,绝大多数出身显赫,而且都有年龄可查,平均66岁,活过七十岁的就五位,孝圣太后过了八十六,也是空前绝后了.以上十一人只有孝惠,孝贞,孝定无子无女,8个人共生了11女12子,12个儿子中有五个皇帝.
第4个回答  2014-06-30
慈禧、仁宪皇太后一、清朝的皇后 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孟古姐姐 孝烈武皇后 乌拉那拉氏·阿巴亥 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 孝庄文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 废皇后(静妃) 博尔济吉特氏 孝惠章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 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帝生母】 孝献皇后 董鄂氏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孝昭仁皇后 钮祜禄氏 孝懿仁皇后 佟佳氏 孝恭仁皇后乌雅 孝敬宪皇后 乌拉那拉氏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孝贤纯皇后 富察氏 纯帝继皇后 乌拉那拉氏 孝仪纯皇后 魏佳氏 孝淑睿皇后 喜塔腊氏 孝和睿皇后 钮祜禄氏 孝穆成皇后 钮祜禄氏 孝慎成皇后 佟佳氏 孝全成皇后 钮祜禄氏 孝静成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 孝德显皇后 萨克达氏 孝贞显皇后(慈安太后) 钮祜禄氏 孝钦显皇后(慈禧太后) 叶赫那拉氏·杏贞【同治帝生母】 孝哲毅皇后(嘉顺皇后) 阿鲁特氏 孝定景皇后(隆裕太后) 叶赫那拉氏·静芬 溥仪妻子-郭布罗氏婉容 孝端文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 昭圣皇太后 孝庄文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 75岁 18年太后.27年太皇太后 (“孝庄”为“谥号”即死后封号,所以电视剧中说“我孝庄 如何如何 ”是违反历史事实的) 2.康熙朝 仁宪皇太后 孝惠章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 77岁 3年中宫,57年太后 慈和皇太后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