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都有哪些民族?

如题所述

台湾地区的少数民族分布如下:
阿美族
人口约14万人。居住在花莲北部的奇莱平原至台东、屏东恒春半岛等狭长海岸平原及丘陵地区。阿美族能歌善舞,台湾较受欢迎的职棒、篮球明星有许多是阿美人。社会组织是部落,以男子的年龄大小组成严密等级,部落有头目负责,实施任期制和遴选制。阿美族的宗教信仰为多神教和天主教、基督教,祭拜受到普遍重视。流行男子穿裙子,入赘女方和为女方家庭干活。民族制品有制陶、藤编和织布等。
泰雅族
人口约9万人。居住在南投县埔里至花莲连线以北地区。埔里是台湾全岛地理位置中心,以盛产蝴蝶闻名于世。该镇周围既是现存平埔族较为集中的地方,而且该镇以北的南投、台中县、花莲县、宜兰县、台北县的雪山山麓,生活着泰雅族。泰雅族以狩猎及山田烧垦为生,民族性格剽悍勇猛。宗教信仰为超自然神灵。民族颜色是红色,衣服分为7个系列。工艺品以织布、藤编为代表。泰雅文化,成为少数民族文化中保存较好、且有一定代表性的民族文化。
排湾族
人口约6万多人。居住在屏东县的8个山地乡与台东县大武太麻里乡。排湾族内等级分明,分为头目、贵族、勇士、平民四个等级,前三个为特殊阶层。宗教信仰为多神教和祖灵信仰。排湾族是个热爱艺术的民族,尤其是服饰是台湾地区少数民族中最为华丽典雅的,以刺绣宗教信仰神灵为主,刺绣的色彩以橙、黄、绿为主色。雕刻、陶壶、古琉璃珠是受到人们欢迎的珍品,其中陶壶是头目家族权势和财富的象征。手工艺品有藤编、竹编和月桃席等。
布农族
人口约4万多人。居住在中央山脉两旁、海拔1000至2000米的花莲、高雄至台东的山区,是典型的高山族。布农族分为卡社群、郡社群、卓社群、丹社群、峦社群和兰社群。以山田烧垦和游耕为生,对于农作的祭仪复杂和隆重,布农人相信,歌声越和谐、优美,天神越高兴,今年的小米就会丰收。宗教信仰是天神,手工艺品是藤编。只是在布农族的庆典活动中,没有舞蹈动作,只有炫耀武功的跳跃动作。
卑南族
人口约1万多人。居住在台东平原的卑南乡一带,祖先包括石生的知本系统和竹生的南王系统,清朝康熙年间曾被册封为“卑南大王”,邻近的阿美族和排湾族都要向其纳贡。卑南族之所以有如此实力,是因为这一民族保持男子训练制度,流行的“少年猴祭、大猎祭”反映的就是这一现实。民族内部设立祭师和头目,信仰传统宗教和天主教。手工艺品是藤编蓝子。
鲁凯族
人口约1万多人。居住在台东县卑南乡、屏东县雾谷乡、高雄县茂林乡等地。鲁凯族是个内部制度严谨的部落社会,分为头目、贵族、勇士、平民四个世袭等级,等级可以随着婚姻而改变,社会内部重男轻女。宗教信仰为造物主和祖灵,其中头目家族起源传说的百步蛇,更是族人祭祀和敬重的对象。陶壶、琉璃珠、藤和竹器、刺绣是民族工艺品。
邹族
人口约7000多人。1998年10月28日由原名“曹族”易名而来。居住在嘉义县阿里山乡和南投县信义乡,称为北邹;南邹则居住在高雄县三民乡和桃源乡。两族语言、服饰和社会组织大同小异,祭典仪式不同。全族分为大社、联族、氏族、亚氏族四个部分。历史上邹族曾经盛行男子集会所,少年必须进入夜宿会所,接受历史、文化、传统技艺和狩猎的训练。宗教信仰为超自然的神。以狩猎为生的邹族人,皮衣和皮帽是族人节日时的主要打扮。手工艺品主要是皮革制品和藤编篮子和网袋等。
赛夏族
人口约有7000人,在新竹和苗栗县交界的山区。赛夏族又分为南北两支,各有一名头目,各家族的长老地位崇高。族内盛行以动物、植物和自然现象定为姓氏。宗教信仰是超自然神和祖灵、矮灵,两年一次的矮灵祭是主要宗教活动,其它不同的祭祀由不同的姓氏主持。他们在建筑和生活中,大量使用竹制品,形成了鲜明的竹文化。
雅美族
人口约4000人左右。居住在距离台东外海49海哩的兰屿岛。由于地理上的原因,此族与菲律宾巴丹岛时有来往,生活习性、语言相近,古老传说中也有雅美族和巴丹岛来往的故事。雅美族是历史唯一没有“猎头”习惯的高山族,由于居住海外,捕鱼业较为发达,全年的岁时祭仪也是由捕鱼活动为主。由于兰屿不仅炎热,而且位于台风的要冲,因此当地盛行地下穴居屋。社会内部没有头目,以各家族长老为主,以血统家庭为主体。在少数民族中,雅美族是唯一具有冶金工业的民族。
邵族
人口约283人。居住在日月潭畔的日月村和水里乡顶村的大平林。2001年8月8日台湾行政当局将其定为高山族第10族。邵族的生活方式是渔猎、农耕和山林采集为生,农业作物主要是板粟、蕃薯和花生为主。杵音之舞是邵族丰年祭中重要组成部分,“湖上杵声”成为日月潭八景之一。此外还有播种祭、狩猎祭、拜鳗祭、丰年祭等。宗教信仰是祖灵信仰,分为最高祖灵和氏族祖灵。族内流行的手工艺品为自己揉制的皮革和自己纺织的麻布。

台湾的少数民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在中国历史上,封建统治集团把四周未开化、半开化地区称为“化外之地”,当地的居民也被称为“番”,这一现象也影响到台湾。对农业社会形成后的当地台湾居民称呼有两种,住在山中的叫“生番”或“野番”;住在平地的叫“熟番”或“土番”。这种称呼并不合适,也不尊重少数民族。正是高山族各族,与后来的主要由闽粤人组成的大陆移民一起,形成台湾居民群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4-24
汉族、高山族、回族、苗族、藏族、蒙古族等。其中台湾岛上的原住民民族,系属于南岛语族。南岛语族包含800多种语言,可分为东、西两支∶大洋洲玻里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三大群岛的语言,及新几内亚东部的语言,属东支;马来亚语、印度尼西亚语、爪哇语、菲律宾语等,则属西支。台湾南岛民族的语言,传统上归属西支,但亦有学者认为∶可以独立为福尔摩沙支。南岛语的使用人口,大约两亿;分布于东至复活岛、西迄马达加斯加、南达纽西兰、北到台湾之间广大洋面的岛屿上,约占地球表面的2/3地区。台湾不仅是南岛语族分布的最北端,语言学家甚至认为∶南岛语族的起源地是台湾,因为他们是在迁到台湾以后才开始分化并对外扩散的。从距今约5,000∼6,000年前起,南岛语族的祖先分批由华南或东南亚先后迁移到台湾定居,并逐渐形成今日所知的族群与分布型态。此外,透过考古资料的建构,台湾史前史可以上推到15,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既延伸了台湾住民活动时间的上限,亦连结、拉长了南岛民族在台湾栖息的可能时间。岛上的南岛民族,因历史缘故,被外人大别为高山族和平埔族两类,前者即现存的雅美、泰雅、布农、赛夏、邹、阿美、卑南、排湾、鲁凯等所谓的高山族;后者则为已汉化的噶玛兰、凯达格兰、道卡斯、拍瀑拉、巴布萨、巴宰、和安雅、西拉雅诸族,另有史称水沙连六社的邵族。虽然,各族基本上都是属于马来-玻里尼西亚文化系统,但在体质、语言、文化等方面,却有极大的差异。尽管他们大多采行狩猎、采集与山田烧垦并行的生计,但随自然环境、聚落型态的不同等,各族自行发展出独特的社会文化,并大多拥有雕刻、编织、制陶、筑屋等精美的工艺。近几百年,各族相继在岛内进行小型的民族迁徙,族群间的文化接触,使族群语言、势力、空间分布等,产生各种变化。17世纪开始,经历外来的荷兰、西班牙、清朝、日本及国民政府的统治,南岛民族的传统社会,在汉人社会与急速工商业化的冲击下,已崩溃解体、文化流失。此一生存危机,造成错综复杂的社会变迁,是南岛民族适应当代社会过程中的重要课题。目前台湾原住民人口约有43.9万(2003),只占台湾人口总数的1.9%,但分布面积几近全岛的一半,使南岛民族的问题与台湾社会有更大层面的纠葛。至於平埔族的真确人口,则不易估算,惟其与汉人社会的长期混融,不但丰富了台湾社会的族群内涵,亦使台湾文化平添难以计数的平埔质素。
第2个回答  2009-04-24
台湾九个少数民族族群平起平坐,就叫“九族”。
达悟族,旧称雅美族
阿美族,是台湾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泰雅族
排湾族
赛夏族
邹族,原称曹族
布农族
卑南族
鲁凯族
除了以上九个少数民族部落以外,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知道的邵族,他的人口极度稀少,是一个仅剩下几百户的民族,但是汉化程度很深。据说,他们的祖先是春秋、战国时期越人的后裔。看来古代越国之都绍兴府与邵族有着什么我们至今尚未知晓的关联。台湾当局正在考虑把他列为第10个少数民族,予以正式承认。
在祖国大陆的许多教科书中,都说中国有56个少数民族,都把台湾的九个少数民族部落统称为“高山族”。
第3个回答  2009-04-24
月光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