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苦读书的诗句有哪些?

如题所述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陆游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陆九渊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古人苦读书的故事:

1、勤能补拙:郑板桥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他天资并不聪明,记忆力也不好.但勤能补拙,他就在“勤”字上下功夫.例如:一本书,别人只需看一、二遍,就可以记住它的内容,但郑板桥不行.于是,他就多读几遍,一些经典的书籍,他还会读上百遍,直到融会贯通,彻底弄懂才肯罢休.他不仅勤于读书,还勤于思考和勤于练习.他常常眼望天空,一动不动地发呆,别人跟他说话,他的回答也常常是答非所问,或前言不对后语,其实他是在专注地思考问题.正由于他勤奋努力,终于成为清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诗人. 

2、刮目相看:三国时期,吴国有一位将军叫吕蒙.他从小家贫,依靠姐夫邓当生活,因此除了苦练武功以外,没有读多少书.其后一直过着军旅生活,也没有能认真地读一点书.后来吴王孙权要他认真读书,吕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说:“你说你事情多,难道比我还多吗?我还经常读史书、兵书,自己觉得收益很大.”从那以后,吕蒙发愤读书,孜孜不倦.都督鲁肃曾去看望吕蒙,开始时对吕蒙还有轻视之意.经过交谈,发现吕蒙有的方面比自己知道得还多,他高兴地拍着吕蒙说:“我以为你只有武略,想不到你现在这样博学多知,已不是以前的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自当刮目相看嘛.”  、

3、映月读书:南齐时的江泌家境贫穷,白天做鞋为生,晚上才能抽空学习.点不起灯,他就拿书登上屋顶,借着月光读书.白居易有诗云:“是时天无云,山馆有月明,月下读数遍,风前吟一声.”孟郊也曾有“夜贫灯烛绝,明月照吾书”的诗句,说明许多都有映月读书的体验. 

4、囊萤映雪:囊萤映雪是说晋代的车胤和孙康为了学习,夜晚点不起灯,车胤夏日里就捉萤火虫装在绢袋中照明,而孙康则在冬夜下大雪时,映着雪光读书.后《三字经》中引用了这个典故曰:“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5、凿壁偷光:西汉学者匡衡贫而好学.夜晚无灯,为了能借邻家的烛光读书,他在墙壁上凿了个洞.当地一个大户人家有许多藏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工,但他不要报酬.主人很惊奇,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想得到主人的书,全部读完它.”主人很受感动,就用书作报酬资助他.后来,匡衡成了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 

6、长明灯下苦读:元代画家、诗人王冕出身农家,小时候要帮人家放牛,干杂活.有一天,他借到一本早就想看的书,但白天在寺院里干活,一则忙得喘不过气来,二则老和尚也不让他干活时看书,所以他只好在晚上读书.可是没钱买灯油,好学的王冕忽然想到:佛殿里不是有长明灯吗?那里,老和尚晚上是不会去的,极安静,没有干扰.深夜,他来到佛殿,只见长明灯在微风中摇荡,微弱的光照在佛像上,显得阴森可怖;但是强烈的求和欲使他壮大了胆子,爬到佛像的膝上,凑着长明灯读他喜爱的书.他专心致志,很快就忘掉了周围的一切.从此以后,佛殿的长明灯下,天天有个孩子在凝神苦读. 

7、欧阳修铺沙识字: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四岁丧父,母亲给别人洗衣服、做针线活来维持一家生活.到了入学年龄,欧阳修家贫不能入塾,只得跟母亲学习.他把细沙倒在院子里当纸,把芦苇杆当笔.欧阳修跟母亲日日学字,接受训蒙教育,过了一段时间,欧阳修就可以阅读一些书籍了.有了自学能力以后,他更加刻苦努力,在22岁时考中了进士 ,后来成了著名的散文大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30
我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