孑孓词性变化

如题所述

孑是一个古代兵器的名称,具体指戟,见于《左传·庄公四年》中楚武王的记载,"荆尸,授师孑焉,以伐随"。杜预注释指出,"孑孓"一词源于对兵器的称谓,"尸,陈也",即象征排布阵势。扬雄的《方言》进一步确认了这一点,将其解释为"孑者、戟也"。


孑孓还有另一种含义,它特指蚊子的幼虫,也称为跟头虫。这种生物形象地描述了蚊子幼虫的活动,它们常常肢体屈伸,动作颠簸。孑孓的形象也常用来形容人在孤苦无依时的挣扎状态,如"孑然一身,悲叹自己孤苦无告的处境"。


孑身一词则指独身或单身状态,表示某人独自一人,如"孑身远遁",意味着独自逃离。在历史记载中,"孑遗"意指在灾难或战乱后残存下来的人,是"三陷之后,城中无孑遗"中的用法,强调的是幸存者或遗民的身份。


最后,孑遗生物特指那些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存活下来的物种,它们是"活化石",象征着生物演化历程中的独特存在,如孑孓作为蚊子幼虫,就是这样的孑遗生物。


扩展资料

孑孓,蚊子的幼虫。由蚊卵于水中孵化而成,其体细长,胸部较头部及腹部宽大,游泳时身体一屈一伸。通称跟头虫。蚊类的幼虫。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双翅目。孑孓由雌蚊在淡水中产的卵孵化而成。身体细长,呈深褐色,在水中上下垂直游动,以水中的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呼吸空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