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怎么写

如题所述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结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第一节进行教学设计的。课标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亲身体验信息加工工具的有效使用,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文字处理工具表达信息,进一步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根据主题表达的要求进行信息的加工。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能够较好地运用搜索引擎、网上交流能力也比较好,比较熟悉信息加工工具软件的操作,可以利用PowerPoint对文字、图片等对象做简单的编辑。具备了基本的信息收集、处理、辨别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能根据信息呈现需求,选择工具软件解决问题,利用恰当的技术表现形式呈现主题,表达意图。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具体需要,能够富有创意地确定作品主题。
(2)提高学生自主采集、筛选、编辑、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3)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促进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设计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2)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在活动中提高与他人的协作、交流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关注家乡人文历史,增强学生爱国爱家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给予适当的建议,并适时进行指导,以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的发展。学生是个体独立学习和小组协同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也是学习活动的评价者。让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再通过学生交流展示,教师点评的方式,从而使学生真正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在教学中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五、教学策略
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实践创新→展示成果→评价拓展。
六、教学环境和学习资源
多媒体网络教室(带收发作业功能),大屏幕投影机
七、学导过程和学法指导
新课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体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学生所在的黄埔地区有独特的历史文化遗迹。广州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岭南文化中心地、近代革命策源地和当代改革开放前沿地都在黄埔显现,一些资源更是独一无二,组织学生通过对黄埔历史文化遗迹的研究,无疑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自然和爱祖国的教育。
课前准备:
1.去自己家附近的历史文化景点实地调查,了解历史。(建议:去长洲岛的黄埔军校了解历史;去波罗庙一带实地考察,了解南海神庙的历史风俗;或者去横沙书香街、南湾古民居等)
2.学生课前分成若干个小组(2至3人为一小组),每组自行选定一个组长,同组的学生上课时坐在一起。
八、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内容由3节课组成。
第一节课:确定探究主题,分析需求,规划内容与设计。
第二节课:创新实践,完善作品。
第三节课:作品展示,组织评价。
九、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8
小学语文《雨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想买块手表,不知如何选?玩物得志,免费教你技巧
广告

认识“彩、半”等10个生字和三撇、穴宝盖、立刀旁3个偏旁,读准多音字“数、长”的字音;会写“问、有”等5个字和横钩1个笔画。

过程与方法:

分角色读好对话,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分角色读好对话,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读多音字“数、长”;正确书写“有、从”。



小学语文《雨点》教学设计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指导学生读好课题中的儿话音)

2.老师来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把书拿好,眼睛看着课文,认真听。(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3.同学们,请你们自己读一遍课文,在书中标画自然段,圈画会认字。(五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多种方法学生字词

1.学习认读字。

(1)大屏幕上有许多词语,请你借助拼音读一读。(课件出示认读字组成的词语,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这些词语去掉拼音了,谁想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

(3)看图举词卡游戏:仔细看图,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什么?然后请你们在词卡中迅速找到相应的词语并举给老师看。

(4)认读字从词里跑出来,你们还认识吗?(开火车读认读字)

(5)之前我们识记新字有哪些方法?(加一笔,减一笔,换偏旁,加一加,减一减)学生用学过的识记生字法自己认读生字。

(6)认识三撇、穴宝盖、立刀旁三个偏旁。

2.学习会写字。

(1)(课件出示本课会写字)这是我们今天要学写的五个生字,谁来读一读?

(2)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记字方法记字)

(3)仔细观察这三个生字的字形,说说书写时应该注意哪些地方?

(4)同学们先看老师写这五个生字。

(5)自己在书上田字格中描一个写一个。

(6)反馈讲评。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让生字多次复现,渗透识字知识和识字方法。

(三)自主探究,学习课文

你们知道雨点儿是从哪儿来的吗?自己读一遍课文,要求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错字,不破词。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理解“数不清”。

①有一天,天上的云彩越来越多,不一会天空中下起雨来了。(师在黑板上画云朵和两滴雨)

②回忆一下课文,数不清的雨点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老师这样画对吗?(不对,应该有很多雨点)

③用书中的一个词来表示雨点儿数量很多。(数不清)

(2)指导朗读。

①课件出示句子: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这句话怎么读才能表示出雨点很多呀?自己练一练。

②指名读。

(2)理解“飘落”,指导朗读。

①雨点很轻,也很小,风一吹,雨丝都变得斜斜的,然后慢慢地从天空落到地上。书上用了一个词,是怎么落下来的?(飘落)

②“飘落”是指雨点轻而慢的下落。读“飘落”这个词的时候,可以读得稍微慢一点、轻一点。再来练练这句话。(学生练读)

③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句子)

2.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1)大雨点儿说了什么?小雨点儿又说了些什么呢?自己读读二至四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大雨点儿、小雨点儿的话:你要到哪里去?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你呢?我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看看屏幕上的三个句子,出声读一读,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

②谁来读一读?小结:在读问句的时候,语调要有一点点往上扬,读出问的语气。

③左右两个同学互相读一读,比比谁读得好。

④分角色朗读。

⑤我们读了大雨点和小雨点说的这些话,知道了他们要去的地方,他们要去哪儿?(大雨点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小雨点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

⑥为什么大雨点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小雨点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有花有草的地方需要雨水,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更需要雨水,每一种花草树木的生长都离不开雨水的滋润)

3.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图片)小雨点来到有花有草的地方,经过雨水的冲刷,这里的花草颜色更鲜艳,更美丽了;大雨点来到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在雨水的滋润下,这里长出了绿绿的草,红红的花。请你们想象刚才美丽的画面,美美地读第五自然段。

②(课件出示图片)雨过天晴,大地上的变化可大了!你能把括号里的内容填完整吗?(指导学生说完整语句,包括括号前内容)

_______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________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指导学生读出句子的停顿。

③你们说说,这么美丽的景色都是谁的功劳呀?(雨点儿)

小结:雨点的功劳远不止这些,雨点儿唤醒了万物的生长。

④请你们想一想,假如你是雨点儿,你要到哪儿去?为什么?

农田,让禾苗喝足水,结出更多的庄稼。

果园,让果树喝足水,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花园,让花朵开得更美丽。

小结:同学们的愿望有很多很多,也很美好,如果你们是雨点儿的话,你们的愿望一定能实现。

4.回读课文。

回想雨点儿的功劳,带上你美好的愿望,就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中再来读读课文吧。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读好人物对话。运用分角色朗读,增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运用多媒体课 件,再现雨前雨后情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尊重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独特感受、体验,用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分析。通过创设情 境,引导学生走进角色,明白雨点儿滋润了万物。

(四)拓展练习,仿照句式说句子

1.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真的盼着春天早点儿到来,雨水快快降临,来唤醒自然万物。你们还记得课文第一段告诉我们雨点儿从哪里来吗?

课件出示句子: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2.雨过天晴了。

课件出示句子: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来。亮亮从屋里跑出去。

3.请你读一读这三个句子,看看有什么发现吗?

4.像这样的句子你们会说吗?

课件出示句子:_________从_________。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发现句子规律的基础上,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仿照句子,联系生活实际练习说话,进行语言积累。

(五)总结全文,课后延伸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读了关于雨点儿的故事,知道雨点儿为万物生长做出巨大的贡献,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相信你也喜欢上了雨点儿。

2.今天回家后,把小雨点儿的故事讲给父母或小伙伴听。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延伸,回顾、整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促进学生积累、表达等多方面能力的提高。

首赞
+1
平台声明
第2个回答  2020-11-18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模式”是对理论的一种简洁的再现。不论哪一种教学设计模式,都包含有下列五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对象、目标、策略、过程和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一)教学任务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因此,教学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那么现今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

(二)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中对于目标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的理解,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归宿。

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因此,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教师与学生。

教学目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要把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考虑到。

(三)教学策略制定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其活动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骤。

1.教学组织形式。2.教学方法。3.学法指导 。4.教学媒体

特别要指出的是,板书作为传统的、常规的媒体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应该有一席之地,而且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在设计媒体时千万别忽视了对板书的设计。

(四)教学过程

众所周知,现代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四个要素组成,教学系统的运动变化表现为教学活动进程(简称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那么怎么样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1-18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A、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 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

行为条件 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

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根据课程标准中给出的行为动词进行使用。

表现程度 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

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行为条件),能够背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

B、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

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第4个回答  2020-11-18

教学设计怎么写,学习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