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大家帮看看这个是什么动物的化石啊

江边发现的
三叶虫有这么大不?????等我把长宽高整出来帮鉴定哈?假若是三叶虫 可以不??

燕子石,也叫蝙蝠石,学名叫三叶虫化石。

在动物分类学上,三叶虫属于脊椎动物门、三叶虫纲。它们生活在远古的海洋中,主要出现在寒武纪,到寒武纪晚期时发展到顶点。此后,三叶虫从极盛的高峰走向衰退,延续到二叠纪末期时绝灭,没有进入中生代。三叶虫在整个古生代3亿多年的漫长地质历程中生生不息,繁衍出了众多的类群和巨大的数量,总计有1500多个属,1万多个种,其中发现于我国的有大约500个属。

  三叶虫化石广泛地分布在世界各地,因而对划分地层非常重要。但同时,许多三叶虫的属种又具有地方性特色,因而它们又对划分当时的海域分区,进而恢复当时的生物地理区系具有重要意义。

三叶虫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它的背壳构造,其头部中央有一个突起的“头鞍”,可能是安置脑的处所。头鞍的表面有的光滑无饰,有的瘤斑点缀,还有的具有为数不等的横沟。这些横沟被称为“头鞍沟”。头鞍两侧,一般有成对的眼睛。沿眼睛的前后有一条沟,称为“面线”,这是三叶虫成长过程中借以脱壳钻出身体的地方。头部腹面的前端有一对分节的触须,既是行动器官,又是感觉器官。触须的后面是摄食的口,通常盖着“唇瓣”。口两侧有许多细小而分节的行动器官——附肢,附肢上有细密的纤毛,大概可以起到呼吸的作用。

“大概7厘米左右的三叶虫化石”,有这么大的三叶虫化石,我在学校的古生物研究室里见过有很多这样大型三叶虫的化石。 

“三叶虫的两半儿阴阳纹路对的比较整齐”,化石没有受伤,剥离得比较好! 

“化石的其他地方,如背面,还有一些小的不完整的化石尸体”,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因为沉积层中的生物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化石交错分布保持了最自然的状态。 

“三叶虫呈淡淡的褐色,化石呈淡黄色,偏白,断层的地方呈褐色”,这里描述了化石和两种沉积层的颜色,说明了沉积层的多样性,更反映的化石的真实性。 

“三叶虫的阳文的头部因为断裂,不是十分的完整。”在挖掘过程中化石受伤是难免的! 

2、化石的鉴定 

确定化石的分类阶元和名称。化石是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化石大多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或遗物,如硬体组织、身体局部印痕、某些器官及排泄物等经过石化作用的产物。一般仅保存其形态特征。所以,古生物化石的鉴定是以形态为主要依据。在有些门类中,高级分类阶元是按自然系统划分的,而低级的分类,无法按照自然系统进行,就要依据化石的种类、形态等进行鉴别,定立一些形态或器官的种、属,甚至科,如:牙形刺、植物孢粉、足迹等。 

各门类古生物化石的具体鉴定方法不尽相同,但一般都要经过下述步骤:①熟悉标本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对大化石的细微构造或微体化石,一般需要借助实体镜、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有时要将化石做连续切片,以便于了解其内部构造特征;②利用所具有的知识并查阅有关文献,确定较大的分类阶元,一般定到科;③利用检索表、图版等文献资料, 将标本进一步检索到属、种;④选择有代表性的种群标本或典型的单个标本进行特征描记,度量各种性状要素及照相。 

鉴定化石标本时,主要借助某一类别或某一地层层位中发现的化石的有关专著,并查阅专著出版后发表的有关论文。鉴定人员在进行正确、全面的资料查阅对比后,发现所要鉴定的化石与文献中所描记的某一生物化石完全相同,就可以将该化石归在同一名称之下。如果没有发现相同的特征记述,就可以这批标本为基础,建立新种、新属等新的分类,并给予适当的名称。建立新种的标本称为模式标本,据以命名一个属的种,称为模式种(或属形种、属型)。同样,还有模式属等。 

由于种以种群为单位生活,其中存在着连续的个体变异。然而模式标本往往只是某个物种首次发现的标本,不一定全面地反映该种的特征。在这个概念指导下,没有一个个体是种群性状的“典型”。在鉴定物种时,要尽可能多地、全面地采集标本,使得这些标本能大体反映真正种群的总面貌,然后,用各种统计方法来区分种间变异和种群内变异,从而达到鉴定物种的目的。 

标本鉴定以后,要进行记述。一个古生物种的完备记述,按顺序包括下列各项:学名、图版、同异名录、模式(种群)标本的编号和保存地点、鉴定要点、描述、度量及其他数据资料讨论、产地和层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4-23

象牙的化石,我在古生物馆见过,不是长出嘴外的长牙,而是在嘴巴里面的

你在百度图片搜“象 臼齿”就能找到不少

补一个我当时拍的照片,是剑齿象的

参考资料:http://image.baidu.com/i?ct=201326592&cl=2&lm=-1&tn=baiduimage&pv=&word=%CF%F3+%BE%CA%B3%DD&z=0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4-21
三叶虫?
第3个回答  2009-04-21
看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