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诗句有道理吗?

是教人要懂得苦中作乐吗?

有一定的道理,但要看是在怎样心境下。

这首诗出自李白的《将进酒》

李白当时写这首诗时是在人生低谷喝醉的情况下,这几句话看似是在表示及时行乐的道理,其实也感慨了人生短暂,对仕途不顺的悲愤。

拓展内容:“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行路难三首·其二》)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但并不就此消沉。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鼓掌赞叹的好句子。“有用”而且“必”,非常的自信,简直像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需要大写的。于是,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透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态度。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应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破费又算得了什么!

出自古诗文网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生得意之时就要尽情的享受欢乐,不要让金杯无酒空对皎洁的明月。

创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由道士吴筠推荐,由唐玄宗招进京,命李白为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毁,于天宝三载(744年),李白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此后,李白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李白作此诗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诗人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 出自古诗文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8
怎么说呢?其实呢,是针对的一些人,特定的人群,如果说你现在说我语音都不得知的话,那么就告诉你了,又该想到的时候,不要想太多了,因为太多了,因为太多事情,我们控制不了
第2个回答  2021-03-28
李白的这句诗其实表现的是劝人及时行乐的主题。古代人的寿命普遍比较短,生活也比较艰难,因此文学作品常常把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作为母题。
第3个回答  2021-03-28
诗酒趁年华,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第4个回答  2021-03-28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每个人可以对诗句有不同的理解。就我的理解,我觉得很有道理,人生一面悲观一面乐观,一面悲苦挣扎,一面自在娱乐,数十载的与外物同在,数十载的万物之一,就算所行之山已是那山,所见之月仍是此月。在文学中,月是“万川之月”,有无数的山、川、人、物,不必局限人生的小小悲欢,望望远方,望望万川之月和无边星海。
第5个回答  2021-03-28
忘却烦恼,超然物外,不患得患失,就像常说的太阳明天照样升起,是乐观向上的姿态,而不是计较得失,所以说李白豪放,是他为人就有大胸怀的自然流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