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在生活中发现的科学??急需!!

关于科学家!

爱因斯坦逃学

1895年春天,爱因斯坦已16岁了。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岁以前离开德国才可以不必回来服兵役。由于对军国主义深恶痛绝,加之独自一人呆在军营般的路易波尔德中学已忍无可忍,爱因斯坦没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决定离开德国,去意大利与父母团聚。但是,半途退学,将来拿不到文凭怎么办呢?一向忠厚、单纯的爱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个自以为不错的点子。他请数学老师给他开了张证明,说他数学成绩优异,早达到大学水平。又从一个熟悉的医生那里弄来一张病假证明,说他神经衰弱,需要回家静养。爱因斯坦以为有这两个证明,就可逃出这厌恶的地方。

谁知,他还没提出申请,训导主任却把他叫了去,以他败坏班风,不守校纪的理由勒令退学。

爱因斯坦脸红了,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能离开这所中学,他都心甘情愿,也顾不得什么了。他只是为自己想出一个并未实施的狡猾的点子突然感到内疚,后来每提及此事,爱因斯坦都内疚不已。大概这种事情与他坦率、真诚的个性相去太远。

镜子趣话

最初没有镜子的时候,人们只好到湖边看看自己的模样,或用盆盛水来照脸。后来人们把青铜制成板状,把板的面打光,发明了青铜镜。世界上第一面玻璃镜子是400多年前在威尼斯出现的。这种镜子比青铜镜具有更好的清晰度。

当时,一面镜子价值几十万块钱。欧洲许多的王公贵族都不惜出大价钱到威尼斯买镜子。据说法国女王结婚时,威尼斯赠送给她的就是一面镜子。

威尼斯政府看到做镜子这么赚钱,就下令把全国的制镜工厂都搬到木兰诺岛上,并派重兵把守,严禁把制造镜子的秘密泄露出去。直到300多年前,法国大使派人买通了岛上的三个工匠,让他们坐船逃离木兰诺岛来到了法国,制镜的秘密才公布于世。

制镜的秘密公开后,就有更多的人研究制镜技术了,人们不断地加以改进,发明出用化学方法在玻璃上镀一层极薄的银,这种镜子不但制作省力、质量高,而且省钱。

现在,镜子已经是一种很便宜的日用品了。

自行车的发明者——德莱斯
现在,自行车像潮水一样,遍及世界各地,进入家家户户。但很少有人知道,发明自行车的是德国的一个看林人,名叫德莱斯(1785—1851)。
德莱斯原是一个看林人,每天都要从一片林子走到另一片林子,多年走路的辛苦,激起了他想发明一种交通工具的欲望。他想:如果人能坐在轮子上,那不就走得更快了吗!就这样,德莱斯开始设计和制造自行车。他用两个木轮、一个鞍座、一个安在前轮上起控制作用的车把,制成了一辆轮车。人坐在车上,用双脚蹬地驱动木轮运动。就这样,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问世了。

1817年,德莱斯第一次骑自行车旅游,一路上受尽人闪的讥笑,……他决心用事实来回答这种讥笑。一次比赛,他骑车4小时通过的距离,马拉车却用了15个小时。尽管如此,仍然没有一家厂商愿意生产、出售这种自行车。

1839年,苏各兰人马克米廉发明了脚蹬,装在自行车前轮上,使自行车技术大大提高了一步。此后几十年中,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自行车,如风帆自行车、水上踏车、冰上自行车、五轮自行车,自行车逐渐成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以后随着充气轮胎、链条等的出现,自行车的结构越来越完善。

德莱斯还发明了绞肉机、打字机等,都能减轻劳动强度。现在铁路工人在铁轨上利用人力推进的小车,也是德莱斯发明的,所以称它为“德莱斯”。

冯如——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

中国的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冯如,生于1883年12月15日,广东恩平县人,12岁时,因生活所迫,随亲戚赴美国旧金山谋生。

1903年,当得知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后,冯如决心要依靠中国人的力量来制造飞机。他得到当地华侨的赞助,于1907年在旧金山以东的奥克兰设立飞机制造厂,1909年正式成立广东飞行器公司,冯如任总工程师。公司于当年便投入制造飞机。

1909年9月21日,冯如于接近黄昏时在奥克兰附近一个圆形山丘旁进行了第一次试飞,这是一个远离居民点的地方,在场的除记者外,就是他的三个助手。当飞机起飞后飞行了0.8公里,离地4.57米准备作一次转弯时,螺旋桨突然停转,飞机摔在地面,冯如被摔出机外,幸没受伤。造成事故的原因是由于螺旋桨桨轴螺丝拧得太紧,致使桨根断裂。

1910年7月,冯如根据寇蒂斯“金箭”和莱特兄弟的“飞行者一号”,又制作了第二架飞机,10月至12月,冯如驾驶它在奥克兰进行飞行表演大获成功,并受到孙中山先生和旅美华侨的赞许,同时获得美国国际航空学会颁发的甲等飞行员证书。1911年2月,冯如谢绝美国多方的聘任,带着助手及两架飞机回到中国。辛亥革命后,冯如被广东革命军政府委任为飞行队长。1912年8月25日,冯如在广州燕塘飞行表演中不幸失事牺牲,被追授为陆军少将,遗体安葬在黄花岗,并立碑纪念,被尊为“中国首创飞行大家”。

电视的发明者——贝尔德

1929年的一天,当英国人第一次看到电视图像时,无不兴高采烈,奔走相告。在他们中间的电视发明者贝尔德(1888—1946),激动地流下了热泪。

贝尔德出生在英国,从小体弱多病,好多次差一点被病魔夺去生命。然而,身体的脆弱磨炼了他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大学毕业后,他在电气公司工作。他对工作一丝不苟,很短时间就修好了几台几乎淘汰的机器,深受公司器重。

无情的病魔缠住了他,只好辞职养病。1923年的一天,一个朋友告诉他:“既然马可尼能够远距离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那么发射图像也应该是可能的。”这使他受到很大启发。贝尔德决心要完成“用电传送图像”的任务。他将自己仅有的一点财产卖掉,收集了大量资料,并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研制电视机上,最后,完成了电视机的设计工作。

要把设计图纸变成实物样机,不是容易的事。一间小小的屋子,既是卧室又是工作室。虽然疾病折磨着他,但他仍顽强地工作着,常常是日以继夜,连夜战斗,饿了吃面包,困了和衣睡一会儿,没有钱买实验器材就以旧茶叶箱、旧帽子盒盖、编织针等代替。

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奋斗和无数次失败之后,贝尔德终于用电信号将人的形像搬上了屏幕。1929年,英国广播公司允许贝尔德公司开展公共电视广播业务。30年代以后,贝尔德又转向了彩色电视的研究,并有所成就。

第一个称量地球的卡文迪许

英国人卡文迪许(1731—1810)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实验科学家之一。他在力学、热学、电学、化学等领域都有划时代的贡献。一百多年前,卡文迪许就用自己设计的扭秤,推算出了地球密度是水密度的5.481倍(现在的数值为5.517),并计算出了地球的质量和万有引力常数。后人称他是“第一个称量地球的人”。在研究电学的时候,卡文迪许把自己的身体当作试验仪器,根据身体各部位的麻木感觉,来估计电流的强弱。凭着这种奋不顾身的精神,他发现了电荷的平方反比定律等重大电学规律。

卡文迪许还善于将科学应用于社会。他曾为火药仓库研究避雷装置,为国家造币厂研究减少金币磨损消耗的办法。

卡文迪许在科学上有那么多的贡献,可在生活上却被称作怪人。他腰缠万贯,但没有一件不掉扣子的衣服;他有一处宽大漂亮的住宅,却没有妻子儿女;他不善交际,见人会脸红,甚至连女仆也回避,因此还得罪过不少人。

他死后留下大量资料和手稿,麦克斯韦整理了五年,最后出版了《亨利·卡文迪许的电学研究》一书。

一生俭朴的卡文迪许留下大笔遗产,其中一部分由他的家族在1871年捐赠给剑桥大学,剑桥大学用这笔钱建立了举世闻名的“卡文迪许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对一百多年来物理科学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前后培养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26人。

---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4-21
发明大王”爱迪生

电报、电话、电灯,这些东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看来是多么的普通和司空见惯,谁也不会因此而惊奇。可是你知道这些东西对于当时的人们是多么的至关重要和欣喜若狂吗?人类因此而记住了它们的发明者——爱迪生。

被人们称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的一生,仅是在专利局登记过的发明就有1328种。一个只读过三个月书人,怎么会有这么多发明创造呢?我想,如果你听说过“爱迪生孵小鸡”的故事,就一定会明白,他的成功源于强烈的好奇心。

1847年,爱迪生降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米兰市的一个商人家庭里。很小的时候,爱迪生就显露出了极强的好奇心,只要看到不明白的事情,他就抓住大人的衣角儿问个不停,非要问出个子丑寅卯来。

一天,他指着正在孵蛋的母鸡问妈妈:“母鸡把蛋坐在屁股底下干嘛呀?”妈妈说:“哦,那是在孵小鸡呢!”下午,爱迪生突然不见了,家里人急得四处寻找,终于在鸡窝里找到了他。原来,他正蹲在鸡窝里,屁股下放了好多鸡蛋孵小鸡呢!父母看了以后,哭笑不得,只好把他拉出来,又是给他洗脸,又是给他洗衣服。还有一次,他看见鸟儿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就想:既然鸟能飞,人为什么不能飞呢?于是,他找来一种药粉给小伙伴吃,为了让小伙伴飞上天空去。结果,小伙伴差点儿丧命,爱迪生也被父亲狠揍了一顿。

好不容易,爱迪生长到了8岁,父母把他送进了一所乡村小学读书,以为从此以后他能安安份份上学了。谁知,他仍然爱追根问底,经常把教师问得目瞪口呆,窘迫不堪。有一回上算术课,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了“2+2=4”,爱迪生马上站起来问:“老师,2加2为什么等于4呢?”这个问题把老师问住了,他认为爱迪生是个捣蛋鬼,专门和老师闹别扭,于是,在上了三个月的课以后,爱迪生就被老师赶回家了。

爱迪生的母亲是位伟大的母亲。她没有因为独生子被撵回来而责怪他,相反,他决定自己把孩子教育好。当她发现爱迪生好奇心重、对物理、化学特别感兴趣时,就给他买了有关物理、化学实验的书。爱迪生照着书本,独自做起实验来。可以说,这就是爱迪生搞科学发明的启蒙教育。

长大了的爱迪生,学会了无线电收发报技术。他在斯特拉得福铁路分局找到了一个夜班报务员工作。按规定,夜班报务员不管有事无事,到晚上九点后,每小时必须向车务主任发送一次讯号。爱迪生为了晚间休息好,白天能钻研发明创造,就设计了一个电报机自动按时拍发讯号。这就是电报机的雏形。

没过多久,他又对电报机进行了改进,经过多次试验,一架新式的发报机试制成功了。爱迪生望着自己发明的机器,欣慰地笑了。

应该说,爱迪生的每一项发明都是和他的好奇心紧紧相联的。在他发明了电报之后,又开始搞电话实验。他发现传话器里的膜板能够随着说话声音引起相应震动,就仔细观察,并且在笔记本上做了详细记录。由此,一个“会说话的机器”做成了。人们听到这个消息,都纷纷前来观看,并称他为“最伟大的发明家”。所以,好奇心是一个人取得成功、展示智慧的先决条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