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武侯盖世英杰,那为什么六出祁山还会无功而返?

如题所述

《吴子兵法》有云: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意思是如果内部缺乏团结,就不应该对外用兵。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和李严是一对政敌,诸葛亮之所以北伐未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军事行动受制于国内的政治斗争,加上主少国疑,诸葛亮北伐时难免有所顾虑。

其次,兵法有云:敌居功陈列,选贤任能,兵将众,甲器精,避之勿疑。曹魏选派司马懿、张合等能臣干将挂帅,领兵者的军事素质和忠诚度均高于蜀军。曹魏地广人多,兵力强盛,在魏蜀边境驻有10万兵力抵御蜀军,且后备军源源不断;

反观蜀国,举国上下民众不过百万,兵力不足10万,而且还要留下镇守的部队,每次北伐的实际兵力都只在五万上下。另外,北方的曹魏由于生产力比较发达,其兵械制造也遥遥领先于蜀国。

再次,诸葛亮用人不当。大家都知道马谡失街亭的故事,运筹帷幄的诸葛亮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任用了惯于纸上谈兵的马谡,最后导致街亭失守,不得不下令班师。

最后,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隆中对》策没有得到切实维护和贯彻。不得不说,诸葛亮是极有战略眼光的,他曾经对刘备说: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可前提是天下有变,并且荆州得在自己手里呀,虽然他很有战略眼光,但是实力限制了他的行动。

再还有一个便是国力之不足,战争打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钱,益州虽号称“天府之国”,但和大汉传统中心腹地相比,依然存在差距。封建时代,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农业,益州仅有成都平原以及汉中为产粮地,其余广大区域主要是山区,最后一次北伐甚至让士兵都去种地,粮食十分稀缺。

而魏国有青州、冀州、严重、豫州等大片产粮区,在魏国建立后经过数年休养生息,逐渐恢复盛况,蜀汉在经济上不如魏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3
因为当时的蜀魏实力实在是差距太大了,单单凭一个聪明卓绝的军师,是持平不了的,所以尽管他能耐通天,还是拯救不了蜀国,导致自己六出祁山,还会武功阿凡
第2个回答  2020-09-13
其实诸葛亮六出祁山无功而返主要是因为蜀地兵少,经不起哪怕一次的大失败,因此诸葛亮用兵也就捉襟见微
第3个回答  2020-09-17
因为蜀汉的实力实在太弱了,没有办法打造出强大的军队,也没有强大的国力作为战争的支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