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努力创造奇迹的名人例子

如题所述

1、凿壁偷光

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

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他勤奋刻苦,学到了许多知识,后来做了宰相。

2、马云坚持不懈学习

1999年的阿里巴巴创办者马云,对梦想从不放弃。

他曾经想考重点小学,但却失败了;考重点中学也失败了;考大学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学也没有成功。但他有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通过自已的努力,最终成功了。他说:梦想,要脚踏实地,和眼泪是息息相关的。

3、奥托·瓦拉郝的故事

奥托·瓦拉郝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才过程就极富传奇色彩。瓦拉郝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这样的评语:“瓦拉郝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

此时父母只好尊重儿子的意见,让他改学油画。课瓦拉郝既不善于构图,又不是润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成绩在班上是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是令人难以接受:“你是绘画艺术方面不可造就之才。”

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已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用的品质,建议他试学化学。

父母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这下,瓦拉郝智慧的火花一下被点着了。文学艺术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变成了公认的化学方面的“前程远大的高才生”。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4、海伦·凯勒为梦想坚持不懈

海伦·凯勒双目失明、两耳失聪,却努力的从一个让人同情默默无闻的小女孩变成让全世界尊敬的女强人。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么,生活对她的不公平可谓到了极致。

她完全可以放弃她的梦想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放声痛哭,没有人会责怪她,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像一个植物人一样由人服侍。

可是这一切,她都没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盲语,触摸着事物,仅仅凭着她永不言弃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她把她理想的天空涂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1


我姐,爸妈是县城公务员,从小对她是放养,所以20几岁依旧保持一颗好奇的童心,看她发的动态都很好看,她有万里挑一有趣的灵魂。我比她小5岁,和她在一起就感觉我太成熟了,和她相处就像一个小朋友一样很放松很开心。

她有些微胖,专科毕业,回家考公务员。有一个和她青梅竹马的男孩,是公务员。他妈妈给了条件,如果他们以后要结婚在一起,我姐必须减肥,并且考上公务员。但三年之后,我堂姐没瘦下来,公务员只能考三不限专业的也没考上~

我堂姐咬咬牙,拖一个行李箱一个人就去上海了(我们老家是云南)。她最开始在外婆味道端餐盘,工作时间很长,但她下班后坚持学英语、看书和写作,有时候学到发低烧(不论是12点睡还是凌晨一点多睡,早上5点雷打不动的起床)。期间,那男孩结婚了,我姐也读了专升本。

之后,她去了一家卖锅的德企做文案,也负责过市场。看她每天下班很晚,但坚持健身。在头条上上开了个美食的专栏,流量月入过万;现在抖音上也是几万的粉丝。去了上海3年多一些,专升本毕业,年薪30万+,现在正在申请去英国读MBA。

经常和她开视频,她还是小孩子性格,每次和她聊完都感觉世界很美好。她现在的追求者甩她那青梅竹马岂止几条街,谈起那男孩,云淡风轻中还是会有些忧伤。但如果不是那男孩的决绝与伤害,我姐怎么也想不到她可以看到现在的视野和达到现在的高度。

不论生活还是自己,都有很多次践踏自己的机会,但只要选择的是成长,一个人内心的力量是很强大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23
1、霍金:年轻时就生患绝症,被诊断患了“卢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瘫痪了。然而,他坚持不懈地战胜了病痛的折磨,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科学家。
2、陈景润:我国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自学了英语、德语,乃至俄语。
无论酷暑还是寒冬,陈景润都要花上十几个小时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英国数学家哈伯斯坦和德国数学家黎希特高度评价了陈景润哥德巴赫猜想,并将陈景润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成果写入书中,给其命名为陈氏定理。
3、爱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制蓄电池,在这期间不断遭受失败的他也一直咬牙坚持,不放弃。经过了五万次左右的试验,终于取得了成功,发明了蓄电池,被人们授与“发明大王”的美称。

4、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5、布鲁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科学家。勇敢的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面对火刑,毫不退缩,为真理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2-23
万户呀
四川汶川大地震
祖冲之自小努力研究数学,研究圆周率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他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却因此更加发愤著书,创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学臣著史记,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流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都是
其实还蛮多的!董遇,字季直,他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学者,对《左传》、《老子》等经典都很有研究,因此被当时的读书人奉为“一代儒宗”。

  董遇年轻时家庭境况并不好,他除了读书,还常常和家人一起去田里耕作,有时也出门做些小买卖。但无论是下田耕作,还是做小买卖,他总是随身带着一些书籍,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诵读。他的哥哥董季中常常笑他是个书呆子,街坊邻居也跟着笑话他。可他不管别人怎样讥笑,依旧我行我素。

  汉献帝兴平年间,董卓擅权,挟持了汉献帝,威逼群臣,阴谋篡位,一时天下大乱。董遇为避战乱,与哥哥董季中弃家技靠了将军王煨。

  建安初,曹操将汉献帝接到了许昌,朝廷纲纪稍有恢复。董遇因学识渊博,被征召为黄门侍郎,不久又被选为汉献帝的侍讲官,专门负责向汉献帝传授各种经典。汉献帝很钦佩他的才识,对他十分信任。

  当时,有不少儒生也想拜董遇为师,跟他研究学问,董遇都婉言拒绝,对他们说:“你们若要拜我为师,就一定要把各种经典诵读一百遍。”

  “为什么要读一百遍呢?”有人问。

  董遇笑笑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你读了一百遍书,书中的意思难道还会不明白吗?”

  有人说:“可是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怎么办呢?”

  董遇说:“可利用三余来读呀!”

  “那什么是三余呢?”又有人问。

  “冬天,是一年中最空余的时间。晚上,是一天中最空余的时间;阴雨天,是平时最空余的时间;你们只要好好利用这三余来读书,怎么会没有时间呢?”

  那些想拜董遇为师的儒生听了,都感到获益匪浅,一个个都很满意,告辞离去。

  由于董遇的治学态度非常严谨,收的学生也很少,他所注释的《老子》和批点的《左传》都没能留传下来。然而,他的“三余读书”的刻苦精神一直留传下来,受到历代文人的充分肯定和赞赏。

  后来,“三余读书”这一典故,用来勉励读书人要珍惜光阴,抓紧时间学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2-18
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资用。他曾拜当时的博士学习《诗经》。由于勤奋学习,他对《诗》的理解十分独特透彻。
当时儒学之士曾传有“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之语,是说听匡衡解说《诗经》,能使人眉头舒展,心情舒畅,可见匡衡对《诗经》理解之深。
但匡衡的仕途在一开始却并不平坦。根据汉朝规定,博士弟子掌握“六经”中的一经,即可通过考试获得官职,考试得甲科者,可为郎中,得乙科者为太子舍人,得丙科者只能补文学掌故。
匡衡九次考试,才中了丙科,被补为太原郡的文学卒史。但匡衡对《诗经》理解之深,已为当时经学家们所推重,当时身为太子的元帝也对其深有好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