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古体诗并未因律诗的兴起而没落,原因有哪些?

如题所述

我国古代的诗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刚开始的时候,这些诗都没有什么押韵可言,但是如果结合音乐的话又比较朗朗上口,所以诗歌和音乐一直以来都有很强的联系。最早的诗在写出来之后都是用来吟唱的,只不过后来诗在不断的发展,但是歌曲却没有跟得上,所以诗才慢慢的脱离了音乐,自己变得押韵。唐朝的近体诗读起来非常押韵,但是古体诗是没有什么韵律可言的,但是近体诗的惊喜并没有让古体诗没落,毕竟各有各的好处。

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最繁荣的一个时期,所以在后期的时候诗歌就变得特别押韵,讲究平仄,但是之前的古体诗是没有韵律的。其实在格律诗发明之前,有些诗就已经有些押韵了。诗歌也是在不断进步和淘汰的汉朝之前的那些诗读起来都非常不顺口,也没有美感,在读的时候就经常被人淘汰了,只是还有一些文字记载而已。如果拿到今天去读的话,就会发现特别不顺口,音调可能都读不对。

后来在唐朝初期的时候,一些宫廷诗人会把诗和音乐结合起来,要求字数要对杖工整,并且出现了绝句和律诗等各种各样的形式。武则天时期直接编了一个声韵书,把诗的格式简化成了平仄。所以后来近体诗就逐渐成为了那些文人考取科举的方法,这也是在强行推动格律诗的发展,这种诗比较适合创作语句也比较通顺。

但是这种近体诗的兴起并没有让古体诗没落,例如有些诗人在做事的时候是比较天马行空的,也比较有想象力,在诗兴大发的时候也不会去管这些格式。古诗词本来就是为了表明自己内心的想法,讲究平仄固然好,但是如果把所有的诗全部都限制在四句或者是八句以内确实没有必要,所以古体诗和近体诗一直以来都是在共同发展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27
唐代古体诗并没有因为律诗的兴起而没落这是因为唐诗和其他艺术一样,也生活在社会的土壤中。唐社会风云变幻。时代的焦点是古风,更适合动荡生活的需要。元和诗坛上有七个多字,体现了时代变迁中的人的精神;
第2个回答  2022-07-27
就是因为有李白和杜甫,他们还是在坚持这种古体诗,由于他们的影响比较深远,也并没有没落。
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最繁荣的一个时期,所以在后期的时候诗歌就变得特别押韵,讲究平仄,但是之前的古体诗是没有韵律的。其实在格律诗发明之前,有些诗就已经有些押韵了。
第3个回答  2022-07-27
就是因为有李白和杜甫,他们还是在坚持这种古体诗,由于他们的影响比较深远,也并没有没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