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汗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可汗的意思是简称汗。古代鲜卑、突厥(jué)、回纥(hé)、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汗(hán)。

一、基本释义

可汗(蒙古语:хан/ᠬᠠᠨ,土耳其语:hakan,乌尔都语:خان,又称大汗、合罕、汗王,简称汗),是四世纪以后北亚民族高级政治体首领的称谓,阿尔泰语系民族对首领的尊称。

最早出现于3世纪鲜卑部落,最初这个称呼最早被用于称呼鲜卑部落的酋长,汉语译作“可寒”。可汗作为一国之主的称号最早始于402年柔然首领社崘统一漠北自称。

类似于汉字的国王;古代北方阿尔泰语系民族鲜卑、回纥、柔然、铁勒(高车)、突厥、吐谷浑、阻卜、女真等部族对首领皆称可汗。

蒙古帝国灭亡后受其影响,中亚的帖木儿帝国、哈萨克汗国、布哈拉汗国等国和东欧的克里米亚汗国、喀山汗国等突厥化穆斯林国家君主也开始称可汗。

二、记载

汗,可汗。蕃王称。出自《广韵》。

咸丰四年,土谢图汗、车臣汗两部汗、王、公、台吉等请捐助军需,温旨郤之。出自《清史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23

中国古代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族的君长的称号。

可汗,又称大汗,亦可简称为汗,古代北亚游牧民族柔然、高昌、突厥、吐谷浑、铁勒回纥、契丹、蒙古等建立的汗国,其最高统治者皆称可汗。最初,这个称呼是部落里一般部众对首领的尊称,鲜卑语称“可寒”,原意是“神灵”、“上天”之意。

可汗作为一国之主的称号最早始于402年柔然首领社_统一漠北自称。唐杜佑谓:其“犹言皇帝”。蒙古语又作“合罕”,窝阔台汗称合罕,文献中常以“合罕皇帝”专指窝阔台。

扩展资料:

据古代历史文献记载,夏代(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的最高统治者,生前称“后”,死后称“帝”。商代(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最高统治者,则生前称“王”,死后亦称“帝”,而称最高统治者的配偶为“后”。

周代(公元前1066~前256年,包括西周和东周)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也是“王”。史记《五帝本纪》中有帝喾“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至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兼并诸侯、统一全国之后,自以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遂号称“皇帝”。

皇帝权力是巨大的,《后汉书。南匈奴列传》中建武二十八年班彪(班超之父)给刘秀的奏章中有“汉秉威信、总率万国、日月所至、皆为臣妾。”从此以后,各代沿用,成为汉语中对国家最高统治者的专用称号,历时颇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可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