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的中心思想

如题所述

中心思想:表达个人对于时代的失望情绪,也隐隐流露出对于祖国、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的标题是《静夜》,诗中用了大部分笔墨描绘静谧的夜景。诗的第1小节描绘了一幅极平常的画面:月光淡淡,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月光里;天上白云团团,星光点点,这些景致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见到的。

透过诗,读者仿佛看到诗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一人踱到屋外,随意地看那淡淡的月光、月光下朦胧的林影,抬头看那云团中漏出来 的疏星。如果顺延着这条平淡无奇的写景的思路写下去,充其量也只是一首写景的好诗罢了。

但第2节一开头,诗人劈头问道:“天河何处?”这一问使全诗的境界得以拓宽和提升,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带到那广袤的宇宙之中去了。作者似乎想引领读者的思绪去“精骛八极”、“神游万仞”,似乎想让读者的眼光透过茫茫的黑夜,看到星夜的无穷深处。

但紧接着的一句“远远的海雾模糊”又把读者刚刚放开的心神收拢回来,模糊的海雾能阻挡住人的视线,却不能阻挡那脱缰野马似的想像。

此时,放飞的心欲罢不能,已想到了很远很远——“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这一句是极好的证明,证明诗人的想像的确已穿过了那茫茫的海雾,想像着有一位“鲛人”立在岸边,对着月亮无声地流下串串珍珠泪??“鲛人”是喜极而泣,还是伤心落泪?抑或是无穷的思念?这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

如果没有后一节的想像,前文的景是呆板的没有生气、没有活力的景,有了后一节的想像,才使得司空见惯的景变得空灵、美丽。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前后两小节诗虽有写实与想像的区别,却共同写出一个“静”字,全诗的氛围是谐调统一的这首诗写得宁静、典雅,遣词造句和诗行的组织,都富有古典诗词的风味。

在这笔墨空灵的画图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遐想。异国海边的静夜,有着“对月流珠”的鲛人的幻影,这正是诗人眷怀祖国、感怀世事的心灵的投射。

扩展资料:

名家点评

现代文学家、翻译家戈宝权《中外文学因缘·戈宝权比较文学论文集》:“郭沫若在《我的作诗的经过》一文中又曾说,他最初接触到泰戈尔的诗,好像获得了‘生命的泉水’,当时他翻译过泰戈尔的诗集,而且他写的许多诗如《静夜》??等,都是受了泰戈尔的影响,诗意比较清淡。”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泽龙《中国新诗的艺术选择·王泽龙自选集》:“在“五四”退潮后,《星空》诗集中,一个纯洁晶明的月亮(星星)意象群,在它苦闷怅惆的情绪表现的世界中闪烁。”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林杰《郭沫若诗歌的象征主义》:“郭诗中音乐节奏与情绪内在进程的对应性,使其音律也具有了象征性,它与穆木天所阐释的象征主义诗歌音乐观是一致的??写自然之美的《静夜》句式整齐,长短对应,交韵抱韵相错,节奏和谐优雅而富于弹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静夜》(郭沫若诗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