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苏轼写的诗最好的一首是哪首?

如题所述

我个人最喜欢的一篇是《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创作背景:
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这天是中秋,苏轼与胞弟苏辙分别7年不曾团聚。

赏析:
这首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作了这首《水调歌头》。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苏轼一生推崇儒学、讲究实务为主。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无限美好的憧憬和理想。
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文学家,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插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应到词里,于是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
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
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乐观和美好的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
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的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22

天下事,得之艰难,则失之不易;得之既易,则失之亦然。——苏轼

本意是说,谋取天下非常艰难的,也不会易地失去,很轻易就谋取了天下的,天下也会很容易失去。

这句话是告诉我们有些东西得到的容易,就不会去珍惜,失去也很容易,得到的不容易,就会格外地珍惜,从而也就不会轻易地放弃。

诗作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

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更可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