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摊面积是谁提出来的?

如题所述

公摊面积是李嘉诚提出来。

提出之后就得到了中国香港政府、房地产商和物业公司的大力支持,随后被国内学习借鉴,在房屋买卖时开始执行“公摊面积”。不过在2013年之后,中国香港就取消了“公摊面积”,从而“公摊面积”就成为了国内特色。

房屋公摊面积的标准:

每个楼盘因为自身的情况不同,公摊也是有差异的。据目前房地产市场上的操作经验来看,公摊面积的标准要根据建筑类型来进行区分:

1、多层住宅。

通常多层建筑是指层数在6层左右的建筑,其参与公摊部分的面积包括外墙水平投影的1/2,楼梯,楼梯间,为住户提供服务的物管用房(热交换站、水泵房、配电室等),多层住宅的公摊率多为7%-12%。

2、小高层住宅。

通常,小高层住房指的是7层到11层左右的住宅,其公摊率多是10%-16%。一般情况下,小高层的公摊率取决于各楼盘的自己本身情况来决定的,因为不同的小高层楼房的公摊是有差异的。

3、高层住宅。

一般情况下,12-33层的住宅我们称之为高层住宅,那么公摊率为14%-24%,高楼层住房的公摊面积比较大的原因是根据建筑规模的不同,高楼层的建筑一般都会在25层-33层之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04
霍英东发明公摊面积和期房交易-1953年霍英东开发了九龙香槟大厦,第一次就使用了按套购买的概念,随之公摊这个概念也是孕育而生了。过去按栋买,自然没有公摊了,分套出售之后,就产生了公摊面积,于是就出现了公摊的概念。

公摊的出现,在那个时候,其实是很好解决了房子不能按套出售的问题。从那个时候来看,绝对是利大于弊的。

预售制度那个时候在香港叫做楼花。霍英东当时在香港开发了一个有100栋楼的小区,这么大规模的小区,当时需要的资金非常多。霍英东自己也没这么多的资金,于是他就想了一个办法,推出了所谓的楼花。
在这之前房子都是盖好之后再出售,这样开发商的资金成本就非常高,最终成本也得转嫁到购房者身上,那么购房者最后买到房子的价格自然比较高。价格高,那么可以买得上房子的人就少了。
霍英东就想了楼花这个办法,刚刚拿下地皮就开始卖房,购房者都是根据图纸来买房子的。霍英东可以提前从购房者手里面拿到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可以用来支付建筑成本,他就节省了从银行贷款的成本。
霍英东也把节省的资金成本让利给购房者,所以买楼花的购房者就可以比买现房的人便宜不少。购房者也是有利可图,所以购房者也是更愿意买预售的房子。
第2个回答  2022-04-07
很多人都误以为公摊面积是由霍英东或李嘉诚想出来的,其实李嘉诚在七十年代初想出来的是一套房子经银行帮助贷款楼(全世界第一个人想出来的做法)
而公摊面积应该是在97年之后才出现在香港的,我作为香港人,没有记错应该是由恒基(李兆基)及华懋(小甜甜)从他们的楼盤由房子公共会所开始,从后变成公摊面积,之后各大地产商(包括大陆)便跟着用这种方式去计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