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白话文和简体字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破坏和毁灭?因为白话文导致文言文的失传,使现代人无法看懂

文言文,也就无法研究古人的文化的知识,现在只能通过揣测和想象来判断古文的意思,甚至断章取义,无法正确解释其真正含义,你觉得呢?

    这种说法有失偏颇。需要厘清两个问题,文言文和白话文,繁体字和简体字。

    文言和白话的问题,从五四到现在一直在讨论,其实“文”“言”分离在唐代就开始了。唐代的话本小说和唐代文人的文章,并不是一个系统,口语和书面是不同的。因为二者之间的隔阂,阻碍了文化的传播,所以“我手写我心”,文言合一,推行白话文是有进步意义的。就现代汉语来说,我们依然能感到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区别,不过大多在语体上。另外,语言是发展的,比如汉代人口语说“竖子不足与谋”,我们现在看是文言的句子。语言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使不推行白话文,文言文自身也会有新变。所以不存在说推行白话文就无法研究古代文化了,就失传了,那文化也太脆弱了。

    繁体与简体。文字是符号,只不过汉字是表意的,繁体从形态方面确实反映出更多的意义信息。但如果从这个角度讲,我们为什么不去写甲骨文,那更加原汁原味?文字只是工具,能够负载信息即可,如果这个工具更轻省一些又有什么不好呢?你想了解文字附加的信息,有字源数据库等等,都可以作进一步的了解。

    语言文字只是载体,只要文化传承的土壤在,文化的内核在,文明传统就依旧发挥力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