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上如何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

如题所述

导学案是教师为进行课堂教学而编写的的教学媒体,在实践课堂教学中,导学案的优势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被教师所认同:通过导学案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团队精神;通过导学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通过导学案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导学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究。那么,如何使用导学案,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1、做好导学案完成的指导
学生对于复述回顾部分有能力自己解决,可以通过二人小组互相检查旧知识,达到复习目的。对于设问导读部分,学生有了导学案,并不等于学生就会预习,教师要进行方法的指导,明确完成的要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学生预习完后及时利用自我检测,发现学生有疑难和困惑的知识,从而明确本节课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学生预习时的困惑都集中在这里,那么课堂上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甚至可以让会的学生给有疑问的学生讲解,这样既锻炼了讲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了他对知识的理解力,还能够实现学生之间授课的新课改方式。并且教师可以把授课的重心主要放在重难点的解释上,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与掌握。
2、小组交流的分工要明确
导学案的完成只是自学的一部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对知识的掌握也会有所不同,这时需要有个与人交流、分享、解疑的平台,小组讨论此时就彰显出其不可取代的作用。而要想使每个组员都能参与其中,小组分工就尤为重要,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务,可以采用轮流担任的方式,对于学困生可以分配适宜简单点的任务,让每个同学都能得到锻炼,避免出现等靠和小组长主导的现象。这样明确的分工,学生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做些什么,而且自己的能力能够完成,也就乐于参与了。
3、小组交流要突出重点
学生有了充分的自学做基础,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就可以一带而过,就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避免平均使用力量,从而实现高效的课堂。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要注意提醒学生学会倾听、纠正和补充,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
4、搭建汇报展示的平台
学生通过导学案的自学与讨论后,对知识掌握有了一个新的层次,他们想得到认可,这时就需要一个展示的平台,教师这时一定不能再扮演导学的角色,引领学生学习,而是一名忠实的观众,让学生展示自己通过导学案学习都学会了什么,如汇报中有什么不对或不完整的地方,也要其他同学做辅助与补充,教师只是注意适时点评,在学生交流出现困惑时进行简单的概括升华即可。
导学案是一种教学思想的引领,导学案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地还给学生,而不是把导学案当作教师教案的翻版,也不是练习加指导。虽然导学案为骨干教师们师所精心设计,但还有一些题会与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教学目标脱节,因此,在使用中,我们要有所选择,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完善,不要被导学案绑住手脚。凡事有利就有弊,我们要放开思维,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大胆挑战,不断创新,踏实肯干,推动教改工作继续向前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