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的“尽是刘郎去后栽 前度刘郎今又来”全诗是什么?

如题所述

“尽是刘郎去后栽” 出自《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意思是:全都是在我被贬离开京城后栽下的。

“前度刘郎今又来”出自《再游玄都观》,意思是:曾在此赏花的刘郎今日又来。

一、“尽是刘郎去后栽” 这句诗出自《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同学们随我一起了解一下整首诗寄托的情感吧。

1、原文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刘禹锡〔唐代〕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2、译文

长安道上行人车马川流不息,扬起的灰尘扑面而来,人们都说自己刚从玄都观里赏花回来。

玄都观里栽种着许多株桃树,全都是在我被贬离开京城后栽下的。

3、注释

元和:唐宪宗年号,公元806~820年。

十年:《全唐诗》作“十一年”,是传写之误。

紫陌:指京城长安的道路。陌:本是田间小路,这里借用为道路之意。

红尘:尘埃,人马往来扬起的尘土。

拂面:迎面、扑面。

玄都观:道教庙宇名,在长安城南崇业坊(今西安市南门外)。

桃千树:极言桃树之多。

刘郎:作者自指。

去:一作“别”。

4、赏析

此诗通过人们在玄都观看花的事,含蓄地讽刺了当时掌管朝廷大权的新官僚。第一、二句写人们去玄都观看花的情景,展示出大道上人欢马叫、川流不息的热闹场面,看花回来的人们“无人不道”花的艳丽,呈现出心满意足的神态;第三、四句表面上写玄都观里如此众多艳丽的桃花,自己十年前在长安的时候还根本没有,离别长安十年后新栽的桃树长大开花了,实则是讽刺当时权贵的。此篇诗语讥忿,触怒当权者,作者因此又遭贬逐。

这首诗表面上是描写人们去玄都观看桃花的情景,骨子里却是讽刺当时权贵的。从表面上看,前两句是写看花的盛况,人物众多,来往繁忙,而为了要突出这些现象,就先从描绘京城的道路着笔。一路上草木葱茏,尘土飞扬,衬托出了大道上人马喧闹、川流不息的盛况。写看花,又不写去而只写回,并以“无人不道”四字来形容人们看花以后归途中的满足心情和愉快神态,则桃花之繁荣美好,不用直接赞以一词了。

它不写花本身之动人,而只写看花的人为花所动,真是又巧妙又简练。后两句由物及人,关合到自己的境遇。玄都观里这些如此吸引人的、如此众多的桃花,自己十年前在长安的时候,根本还没有。去国十年,后栽的桃树都长大了,并且开花了,因此,回到京城,看到的又是另外一番春色,真是“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了。

再就此诗骨子里面的,即其所寄托的意思来看,则千树桃花,也就是十年以来由于投机取巧而在政治上愈来愈得意的新贵,而看花的人,则是那些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他们为了富贵利禄,奔走权门,就如同在紫陌红尘之中,赶着热闹去看桃花一样。

结句指出:这些似乎了不起的新贵们,也不过是自己被排挤出外以后被提拔起来的罢了。他这种轻蔑和讽刺是有力量的,辛辣的,使他的政敌感到非常难受。所以此诗一出,作者及其战友们便立即受到打击报复了。

二、“前度刘郎今又来”这句诗出自《再游玄都观》,感兴趣的同学们随我来一起欣赏一下这首寓意深刻的诗吧。

1、原文

再游玄都观  

唐·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2、译文

百亩庭院中大半长的是青苔,桃花开完之后菜花接着又开。

当年种桃树的道士身归何处?曾在此赏花的刘郎今日又来。

3、注释

屯田员外郎:官名。掌管国家屯田及官员职田配给等事。

出牧连州:出任连州刺史。汉代称州的最高行政长官为牧,唐代称为刺史。

寻:不久。

前篇:指《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旋:立刻,很快。

有:通“又”。有,又放在两位数字之间,表示整数之外又零多少,是古代人的习惯用法。

主客郎中:官名。负责接待宾客等事务。

荡然:空空荡荡的样子。

兔葵: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林中或林边草地阴凉处。

俟:等待。后游:后游者,后来的游人。

大和二年:公元828年。

百亩:表示面积大,并非实指。

中庭:一作“庭中”。庭,指玄都观。

净尽:净,空无所有。尽,完。

菜花:野菜花。

种桃道士:暗指当初打击王叔文、贬斥刘禹锡的权贵们。

刘郎:指作者自己。

4、赏析

《再游玄都观》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序文说得很清楚,诗人因写了看花诗讽刺权贵,再度被贬,一直过了十四年,才又被召回长安任职。在这十四年中,皇帝由宪宗、穆宗、敬宗而文宗,换了四个,人事变迁很大,但政治斗争仍在继续。作者写这首诗,是有意重提旧事,向打击作者的权贵挑战,表示决不因为屡遭报复就屈服妥协。前两句写出玄都观经过繁盛以后的荒凉景色,后两句由花事之变迁,关合到诗人自己之升沉进退。全诗用比拟的方法,对当时的人物和事件加以讽刺,表现了诗人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

和《玄都观桃花》一样,此诗仍用比体。从表面上看,它只是写玄都观中桃花之盛衰存亡。道观中非常宽阔的广场已经一半长满了青苔。经常有人迹的地方,青苔是长不起来的。百亩广场,半是青苔,说明其地已无人来游赏了。“如红霞”的满观桃花,“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而代替了它的,乃是不足以供观览的菜花。这两句写出一片荒凉的景色,并且是经过繁盛以后的荒凉。与《玄都观桃花》之“玄都观里桃千树”,“无人不道看花回”,形成强烈的对照,使人们清楚地看到了玄都观的盛衰变化。

下两句由花事之变迁,关合到自己之升沉进退,因此连着想到:不仅桃花无存,游人绝迹,就是那一位辛勤种桃的道士也不知所终,用反诘的句式把玄都观的今昔写足。玄都观里连“种桃道士”都不知哪儿去了,其荒凉破败到何等程度自然是可以相见的了。因为第三句是无疑而问,所以第四句不作正面回答,没说种桃道士到底归何处了,而说上次看花题诗,因而被贬的刘禹锡现在倒又回到长安,并且重游旧地了。这一切,是不能预料的。这两句虽然作了转折,但转折得一点也不突然,衔接得十分紧密,言下有无穷的感慨。

再就其所寄托的意思看,则以桃花比作诗人的政敌武元衡等达官显宦们,与《玄都观桃花》相同。种桃道士则指打击当时革新运动的当权派。这些人,经过二十多年,有的死了,有的失势了,因而被他们提拔起来的新贵也就跟着改变了他们原有的煊赫声势,让位于另外一些人,而“桃花净尽”四个字力透纸背,对武元衡等人进行了无情地鞭挞。桃花之所以净尽,正是“种桃道士归何处”的结果。这也就是俗话说的“树倒猢狲散”。而这时,我这个被排挤的人,却又回来了,难道是那些人所能预料到的吗?诗中流露着诗人满怀胜利的喜悦,对于扼杀那次政治革新的政敌,诗人在这里投以轻蔑的嘲笑,从而显示了自己的不屈和乐观,显示了他将继续战斗下去。

刘禹锡玄都观两诗,都是用比拟的方法,对当时的人物和事件加以讽刺,除了寄托的意思之外,仍然体现了一个独立而完整的意象。这种艺术手法是高妙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8-29

这两句诗分别出自于刘禹锡的两首诗,“尽是刘郎去后栽”出自于《再游玄都观》,“前度刘郎今又来”出自于《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详解。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刘禹锡〔唐代〕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 …… …… …… …… …… …… ……

【译文】:

长安道上行人车马川流不息,扬起的灰尘扑面而来,人们都说自己刚从玄都观里赏花回来。

玄都观里栽种着许多株桃树,全都是在我被贬离开京城后栽下的

…… …… …… …… …… …… …… ……

【注释】:

元和:唐宪宗年号,公元806~820年。十年:《全唐诗》作“十一年”,是传写之误。

紫陌:指京城长安的道路。陌:本是田间小路,这里借用为道路之意。红尘:尘埃,人马往来扬起的尘土。拂面:迎面、扑面。

玄都观:道教庙宇名,在长安城南崇业坊(今西安市南门外)。桃千树:极言桃树之多。

刘郎:作者自指。去:一作“别”。

…… …… …… …… …… …… …… ……

【创作背景】:

据《旧唐书·刘禹锡传》,公元805年(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为为朗州司马。到了公元815年(元和十年),朝廷有人想起用他以及和他同时被贬的柳宗元等人,于是他从朗州被召回京。这首诗,就是他从朗州回到长安时所写的,由于刺痛了当权者,同年又贬往连州。

…… …… …… …… …… …… …… ……

【赏析】:

此诗通过人们在玄都观看花的事,含蓄地讽刺了当时掌管朝廷大权的新官僚。第一、二句写人们去玄都观看花的情景,展示出大道上人欢马叫、川流不息的热闹场面,看花回来的人们“无人不道”花的艳丽,呈现出心满意足的神态;第三、四句表面上写玄都观里如此众多艳丽的桃花,自己十年前在长安的时候还根本没有,离别长安十年后新栽的桃树长大开花了,实则是讽刺当时权贵的。此篇诗语讥忿,触怒当权者,作者因此又遭贬逐。

这首诗表面上是描写人们去玄都观看桃花的情景,骨子里却是讽刺当时权贵的。从表面上看,前两句是写看花的盛况,人物众多,来往繁忙,而为了要突出这些现象,就先从描绘京城的道路着笔。一路上草木葱茏,尘土飞扬,衬托出了大道上人马喧闹、川流不息的盛况。写看花,又不写去而只写回,并以“无人不道”四字来形容人们看花以后归途中的满足心情和愉快神态,则桃花之繁荣美好,不用直接赞以一词了。

它不写花本身之动人,而只写看花的人为花所动,真是又巧妙又简练。后两句由物及人,关合到自己的境遇。玄都观里这些如此吸引人的、如此众多的桃花,自己十年前在长安的时候,根本还没有。去国十年,后栽的桃树都长大了,并且开花了,因此,回到京城,看到的又是另外一番春色,真是“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了。

再就此诗骨子里面的,即其所寄托的意思来看,则千树桃花,也就是十年以来由于投机取巧而在政治上愈来愈得意的新贵,而看花的人,则是那些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他们为了富贵利禄,奔走权门,就如同在紫陌红尘之中,赶着热闹去看桃花一样。

结句指出:这些似乎了不起的新贵们,也不过是自己被排挤出外以后被提拔起来的罢了。他这种轻蔑和讽刺是有力量的,辛辣的,使他的政敌感到非常难受。所以此诗一出,作者及其战友们便立即受到打击报复了。

…… …… …… …… …… …… …… ……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再游玄都观》

刘禹锡〔唐代〕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 …… …… …… …… …… …… ……

【译文】:

玄都观偌大庭院中有一半长满了青苔,原盛开的桃花已经荡然无存,只有菜花在开放。

先前那些辛勤种桃的道士如今哪里去了呢?前次因看题诗而被贬出长安的我——刘禹锡又回来了啊!

…… …… …… …… …… …… …… ……

【注释】:

公元815年(元和十年)玄都观赏花诗写后,刘禹锡又被贬出京,十四年后重被召回,写下此篇。

百亩庭中:指玄都观百亩大的观园。苔:青苔。

净尽:净,空无所有。 尽:完。

种桃道士:暗指当初打击王叔文、贬斥刘禹锡的权贵们。

…… …… …… …… …… …… …… ……

【创作背景】:

诗作于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此诗可以算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的续篇。十四年前,刘禹锡因赋玄都观诗开罪于权相武元衡,被远窜岭南。十四年后,当他再次回到了长安。这时,武元衡已死了十四年了。刘禹锡重提旧事,对武元衡等显然是一种嘲笑和鞭挞。

…… …… …… …… …… …… …… ……

【赏析】:

该诗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的续篇。诗前有作者一篇小序。其文云:“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今广东省连县),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惟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

序文说得很清楚,诗人因写了看花诗讽刺权贵,再度被贬,一直过了十四年,才又被召回长安任职。在这十四年中,皇帝由宪宗、穆宗、敬宗而文宗,换了四个,人事变迁很大,但政治斗争仍在继续。作者写这首诗,是有意重提旧事,向打击他的权贵挑战,表示决不因为屡遭报复就屈服妥协。

和《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样,此诗仍用比体。从表面上看,它只是写玄都观中桃花之盛衰存亡。道观中非常宽阔的广场已经一半长满了青苔。经常有人迹的地方,青苔是长不起来的。百亩广场,半是青苔,说明其地已无人来游赏了。“如红霞”的满观桃花,“荡然无复一树”,而代替了它的,乃是不足以供观览的菜花。这两句写出一片荒凉的景色,并且是经过繁盛以后的荒凉。

与《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之“玄都观里桃千树”,“无人不道看花回”,形成强烈的对照。下两句由花事之变迁,关合到自己之升进退,因此连着想到:不仅桃花无存,游人绝迹,就是那一位辛勤种桃的道士也不知所终,可是,上次看花题诗,因而被贬的刘禹锡现在倒又回到长安,并且重游旧地了。这一切,是不能预料的。言下有无穷的感慨。

再就其所寄托的意思看,则以桃花比新贵,与《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相同。种桃道士则指打击当时革新运动的当权者。这些人,经过二十多年,有的死了,有的失势了,因而被他们提拔起来的新贵也就跟着改变了他们原有的煊赫声势,而让位于另外一些人,正如“桃花净尽菜花开”一样。而桃花之所以净尽,则正是“种桃道士归何处”的结果。

诗人想的是:这,也就是俗话说的“树倒猢狲散”。而这时,我这个被排挤的人,却又回来了,难道是那些人所能预料到的吗?对于扼杀那次政治革新的政敌,诗人在这里投以轻蔑的嘲笑,从而显示了自己的不屈和乐观,显示了他将继续战斗下去。

刘禹锡玄都观两诗,都是以比拟的方法,对当时的人物和事件加以讽刺,除了寄托的意思之外,仍然体现了一个独立而完整的意象。这种艺术手法是高妙的。

第2个回答  2019-01-31

”尽是刘郎去后栽“,出自:《玄都观桃花》第四句;“前度刘郎今又来”,出自:《再游玄都观》第四句。作者:唐·刘禹锡

《玄都观桃花》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释义:京城的大街上无数行人扬起的尘埃迎面扑来,个个都说是看花归来。玄都观有道士种了千株桃树,满城的人都去观赏,而这些桃树都是我贬官离开长安后栽种的。

作者把玄都观里的千棵桃树比作朝廷中的新贵,而这些新贵都是靠阿谀奉承,趋炎附势才爬上去的政治爆发户,作者对他们表示了极端的鄙视。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释义:玄都观偌大庭院中有一半长满了青苔,原盛开的桃花已经荡然无存,只有菜花在开放。先前那些辛勤种桃的道士如今那里去了呢?前次因看题诗而被贬出长安的我——刘禹锡又回来了!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 之称。


扩展资料:

刘禹锡的诗化为成语:前度刘郎。

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的革新活动被贬郎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10年后,被朝廷“以恩召还”,回到长安。

这年春天,他去京郊玄都观赏桃花,写下了《玄都观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以桃花隐喻暂时得势的奸佞小人。

这样的诗自然有人不满,他又因“语涉讥刺”而再度遭贬,一去就是12年。12年后,诗人再游玄都观,写下了《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依然如故,不改初衷,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自己不怕打击、坚持斗争的倔强意志。“前度刘郎今又来”的不懈斗争精神,一直为后人敬佩。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前度刘郎

百度百科——刘禹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3-09-02
刘禹锡的诗句“尽是刘郎去后栽,前度刘郎今又来”实际上是出自他的《秋夕》一诗的其中两句。以下是完整的诗句:

銮舆北去复南来,回日楼台影渐开。
尽是刘郎去后栽,前度刘郎今又来。
世事如棋局局新,乱离何处觅平台?
愁云惨淡万重霜,夜半无人私语时。

这首诗描绘了秋夕时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诗中提到的“刘郎”指的是刘禹锡自己,他曾经在朝廷中担任要职,后来因政治变故而被贬谪。诗中表达了他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整首诗以秋夕的景色为背景,通过对时间流逝和人生起伏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哲理和凄美的意境而著名,展现了刘禹锡独特的诗歌才华和对人生的思考。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6

《玄都观桃花》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玄都观桃花》翻译:

京城的大街上无数行人扬起的尘埃迎面扑来,个个都说是看花归来。玄都观有道士种了千株桃树,满城的人都去观赏,而这些桃树都是我贬官离开长安后栽种的。(作者把玄都观里的千棵桃树比作朝廷中的新贵,而这些新贵都是靠阿谀奉承,趋炎附势才爬上去的政治爆发户,作者对他们表示了极端的鄙视)。

《再游玄都观》翻译:

玄都观偌大庭院中有一半长满了青苔,原盛开的桃花已经荡然无存,只有菜花在开放。
先前那些辛勤种桃的道士如今那里去了呢?前次因看题诗而被贬出长安的我——刘禹锡又回来了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