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当官,不会种田,还爱喝酒,陶渊明靠什么维持隐居

如题所述

那问题来了,没有正规工作、收入不稳定,而又消费观超前的陶渊明,怎么养活一家老小?是不是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清官一归隐,就成了贫下中农?
很显然,情况不是这样的,不然,不可能饿着肚子都能写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闲。老陶家还是有一定的底子的:
1, 世代为官,房产田地不少
说起陶渊明的曾祖父,没几个人知道,但说起陶侃,只要对晋朝历史稍有了解的人就都知道。可见,陶侃不是凭“陶渊明曾祖父”出名的,而是凭真本事青史留名的。
2, 家教讲课赚外快
陶渊明在他的《感士不遇赋》的序文中有这么一句:余尝于三余之日,讲习之暇,读其文,慨然惆怅。从这里看来,陶渊明平时一定是经常做兼职讲习教书的,或者不定期地接受门生,传习知识,而这个收入是不菲的。这在当时是常有之事,像晋代的霍原、杨轲都有传业弟子几百,而陶渊明这样的名流自然从者甚众。
3, 朋友资助
《宋书》卷九十三《陶潜传》有记载: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寻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送酒家,稍就取酒。
4, 耕种、收租
前面说老陶家田产不少,但亲自耕种的应该不多,主要是用于出租收租金,也就是当地主。陶渊明应该是不怎么亲自参加劳动的,虽然有这方面的诗,但也只是偶尔为之,反正他种田是不在行的。
所以陶渊明是穷不了的,足够生活了,如果生活都无法保证,哪有闲情雅致去写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