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的个人生平都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明万历三十八年八月初八(1610年9月24日),黄宗羲出生于绍兴府余姚县通德乡黄竹浦,其地名浦口村,属浙江省余姚市明伟乡。降生前夕,母亲姚氏曾梦见麒麟入怀,所以,宗羲乳名“麟儿”。父黄尊素,万历进士,天启中官御史,东林党人,因弹劾魏忠贤而被削职归籍,不久下狱,受酷刑而死。崇祯元年(1628年)魏忠贤、崔呈秀等已除,天启朝冤案获平反。黄上书请诛阉党余孽许显纯、崔应元等。五月刑部会审,出庭对证,出袖中锥刺许显纯,当众痛击崔应元,拔其须归祭父灵,人称“姚江黄孝子”,明思宗叹称其为“忠臣孤子”。黄宗羲归乡后,即发愤读书,“愤科举之学锢人,且建‘续钞堂’于南雷,以承东林之绪”。又从学于著名哲学家刘宗周,得蕺山之学。崇祯四年(1630年),张溥在南京召集“金陵大会”,当时恰好也在南京的黄宗羲经友人周镳介绍参加复社,成为社中活跃人物之一。这年,他还加入了由名士何乔远为首领的诗社;后来,黄宗羲与万泰、陆符及其弟宗炎、宗会等还在余姚组织过“梨洲复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24

黄宗羲(1610 -1695 ),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杭人,明清之际学者,卓越思想家,明万历三十八年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父亲黄尊素,是有名的 '‘东林党人”。黄宗羲14岁时考中秀才,就到北京和父亲住在一起。19岁前后,自明十三朝实录上溯二十一史,每B—本通宵达旦,两年读毕,打下了扎实的历史知识基础。少年时代其父被魏忠贤害死。崇祯即位后,歼除魏忠贤及其党羽,黄宗羲入京为父申冤,以铁锥杀死仇人。后就学名儒刘宗周。崇祯末年,以复社主将身份参与反宦官斗争,作《留都防乱揭》。揭露阉党阮大铖阴谋。1645年,清兵大举南下,黄宗羲愤而毁家纾难,和浙东人民一起,展开轰轰烈烈的抗清斗争。他组织起一支抗清的"世忠营”,后来又联合了太湖—带的豪杰,抗拒清兵半年之久。当他扼守的四明山被攻破后,黄宗羲渡海到舟山,和张煌言等继续进行复明活动。1664年,张煌言殉难后,宗羲遂改名换姓回到故乡,聚众讲学,著书立说,清廷多次征召,皆辞不就。黄宗羲学问渊博,研究过天女、地理、算学、音乐、历史和哲学等,与孙奇逢等被称为三大儒。他留下了许多著作,有《南雷文定》、《南雷诗历》、《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宋元学案》等。其中所著《明儒学案》开浙东史学及学术史研究之风。在54岁时,写下了划时代的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的光辉著作——《明夷待访录》,1695年秋,黄宗羲病故,遵其遗嘱,弟子以被褥裹之不棺而葬。

第2个回答  2018-01-24

黄宗羲(1610年-1695年),字太冲,号梨洲,世称南雷先生或梨洲先生,浙江宁波余姚明伟乡黄竹浦(今黄埠镇)人。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 黄宗羲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明末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师”。黄宗羲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家庭、生平:其父黄尊素登万历年间进士第,亦为东林党人。黄尊素曾任监察御史(明熹宗天启中),受阉党所害。崇祯皇帝即位,黄宗羲怀锥入京伸冤,审讯时,以锥击刺阉党党人许显纯,殴打崔应元。审讯阉党党人李实之时,又以锥刺李实。声名四起,人称「姚江黄孝子」,明思宗尝叹其为“忠臣孤子”。从父遗命,师事晚明儒学殿军刘宗周,得蕺山之学。又苦读史书,由明代《十三朝实录》开始,进而遍读「廿一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