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出现的诗词歌赋属于什么水平?

如题所述

“红楼梦”中的许多人物都会作诗,尤其是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史湘云几个,经常在一起开诗社,而书中关于作诗最有意思的描写是香菱学诗,这个被拐卖的苦命女子在黛,钗等人的影响下,寄情于五言七律,痴迷到了茶饭不思的地步,但写好五言七律并非易事,最后还是林黛玉传授给香菱作诗的密诀,香菱的水平这才有所提高,并领悟到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

“红楼梦”中的五言七律为数不少,看来曹雪芹很会写诗,脂砚斋说曹雪芹是借“红楼梦”来传诗,有一定的道理.曹雪芹对自己的诗歌水平相当自负,比如在书中,林黛玉曾说她最不喜欢李商隐的诗,这实际上是曹雪芹在隐喻自己不大瞧得起李商隐,认为自己的诗与李商隐有得一比.

凭心而论,曹雪芹的诗也达到了一定水准,但水平也有限,还远称不上“诗人”.曹雪芹的诗小家子气过浓,伤感过度,不过,曹雪芹的诗缠绵哀婉与前人有得一比,甚至有过之.最典型的就是“葬花吟”,这首长诗代表了曹雪芹诗歌的最高水平,现摘录如下: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着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曹雪芹可与唐宋诗人一比的诗,只此一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03
在《红楼梦》中,作者或因情节发展需要而创作,或借人物之手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曲赋,可谓独具匠心。作为小说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诗词曲赋起到了暗示作品的政治主题,使小说中活跃的人物形象性格更突出,点明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并且记录了封建贵族阶级走向没落足迹的四个方面的作用。

一部《红楼梦》,倾倒了多少代人。《红楼梦》中的韵语——那精彩绝伦的诗词曲赋,不知让多少人为之慨叹、伤情、迷茫、惆怅,有的诗作更是遮着神秘的面纱,激发着人们让你的想象力,甚至成为数百年来破解不开的谜,可以说红楼梦的诗词曲赋真正做到了“文备众体”。
第2个回答  2019-07-04
读起来朗朗上口,情感色情丰富而且还有预言。预言性质的诗词不说了,单说说作品中人物的创作。两次起诗社,留下大量作品,包括菊花诗、海棠诗、梅花诗、咏絮词、桃花诗、咏雪联句、赏月联句等等,各有特色,水平高下不一。但真正水平高的,我认为,恰好不是诗社活动中的作品,而是《葬花吟》《秋窗风雨词》《芙蓉女儿诔》几首。而诗社活动中,又以黛玉的《桃花行》较好。其他作品,由于篇幅与韵脚的各种限制,往往有句无篇,因词害意。黛玉教香菱作诗,推崇“不以词害意”,与宝玉的“最不喜限韵”,虽然高下有别,却是内在相通。什么叫知己?就在文学上也有共鸣,这才是知己呢。
我整体上不是特别喜欢《红楼梦》中的诗词,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题材范围太窄。这当然不能怪作者,这些公子小姐们,生活的范围就是一个大观园,关注的无非是风花雪月。宝琴曾经游山玩水,就被众人艳慕。而她一旦融入大观园的生活,从前的见闻积累用尽,自己也就江郎才尽了。在填柳絮词的时候,从前名嘈一时的才女竟然落第。
第3个回答  2019-07-03
《红楼梦》里的诗词歌赋,包括抽的签语、作的谜语,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预示人物命运与故事情节的,比如太虚幼境的判词判曲,抽的花签。另一类是作品中人物的创作,比如菊花诗、海棠诗、《葬花吟》、《芙蓉女儿诔》等等。

当然,人物创作的作品,也往往预示着人物的命运,但总有一些切合场景的成分。比如清高超逸、目下无尘的林黛玉,在元春省亲时写诗,也难免会有“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这样粉饰的词句。
第4个回答  2019-07-03
说起诗词歌赋,可能大部分人中可能想到的是唐诗宋词,但是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它的水平也是非常的高的,比如说葬花吟他预示着人物的命运。就是说这些诗词歌赋能够很好的跟人物结合起来,不得不感叹,曹雪芹,他的文学功底之深。这些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其中韵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