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诗歌鉴赏方法,解读李白的诗〈将进酒〉

如题所述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看啊!黄河之水汹涌澎湃从天上倾泄而来,一去不回头直奔向烟波浩渺的东海;

看啊!头上的青丝转眼间成了雪一样的白发,高堂上对着镜子只能是慨叹、悲哀!

得意的时候,且自纵情欢乐吧,莫使金杯空流月色,徒唤年华不再重来。

胸有雄才大略的人,必定能干出一番事业,失而可得的黄金,抛撒千两又何足惜哉!

杀羊呵,宰牛呵!我们要玩它一个痛快,为这相聚,也该一起喝它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干杯干杯!不要停。

嗨,我要唱歌啦,你们仔细听:

那些荣华富贵,有什么值得苦苦追求?我但愿自由自在地沉醉,悠悠然不再清醒。

自古来,睿智彻悟之人总会感到灵魂的寂寞,唯有那寄情诗酒者,好歹留下个名声。

曹植当年,大摆筵席在平乐观中,痛饮名酒,恣意笑闹藉以忘忧;

主人说什么,没有这么多的金钱用来花费?快快去买回酒来,让我们喝它个够!

噫,这五花的宝马,千金的狐裘,把这些玩意儿拿去,给我换来酒,酒,酒!噢——让我们在这杯中的烈焰里熔化无穷无尽的愤懑与忧愁!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5-11
宋代著名诗歌评论家严羽说过 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一句写下来 李白则只要把心里那鼓气一张口喷出来就行了 这个比喻真是恰到好处 诗人站在黄河边上看着天上来之黄河水 忽然心情一激动 想到黄河之水就像人类的生命延续 一代一代一去不复返 依旧滔滔滚滚而来 然而 人生又是如此短暂 朝如青丝暮成雪 一转眼就是生老病死的轮回 面对这无限与有限的矛盾 人活着为什么不尽情享受生活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斤散尽还复来 诗人对自己的生命价值是如此自信 正是由于这首诗强烈地呼唤着真实的人生 才使多少被强行压缩的灵魂都到诗里来享受那足以舒筋活血的通畅
第3个回答  2009-05-25
你可曾看到那滚滚的黄河之水,
从天上急坠后又汇流入海,
万里咆哮再也没有回头!
你可曾对着高堂上的明镜,
为满头白发悲愁,
年轻时那满头青丝般的秀发,
到了暮年却似雪一般苍白。
人生得意时就要尽情地欢饮啊,
切莫让金杯空对明月。
天生我材必定会有有用的时候,
千金散尽后还可以赚来。
烹羊宰牛我们要喝个痛快,
先饮他三百杯以释我情怀。
岑老夫子,丹邱先生,
快快的饮酒,
切莫停下手中的酒杯。
就让我为诸君高歌一曲吧,
请诸君为我倾耳静听。
钟鼓美音与佳美饮食都不足为贵,
我只愿沉醉在美酒中不再醒来。
自古圣人贤士多寂寞,
唯有善饮者留下美名。
你看陈王曹植昔日平乐宴请群朋,
一斗美酒需要十千金钱,
可他只管是恣意饮用与欢娱。
主人啊,
你为何要说自己的酒钱已经不多,
只管是取来饮个底儿朝天。
什么五花马啊,千金裘啊,
唤小厮出来,
统统拿去换成美酒。
今天我要与你一醉方休,
方解这万古的情愁。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1478.html?wtp=tt

第4个回答  2009-05-21
看啊!黄河之水汹涌澎湃从天上倾泄而来,一去不回头直奔向烟波浩渺的东海;

看啊!头上的青丝转眼间成了雪一样的白发,高堂上对着镜子只能是慨叹、悲哀!

得意的时候,且自纵情欢乐吧,莫使金杯空流月色,徒唤年华不再重来。

胸有雄才大略的人,必定能干出一番事业,失而可得的黄金,抛撒千两又何足惜哉!

杀羊呵,宰牛呵!我们要玩它一个痛快,为这相聚,也该一起喝它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干杯干杯!不要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