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青岛的历史

急!!!

第1个回答  2009-05-02
青岛是曾经是我们美丽的领土。哎,结果被中国人枪了日。。
第2个回答  2009-05-03
贾若瑜将军1915年出生于四川,1931年加入共青团,1935年参加红军,1936年加入共产党,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49年2月,任胶东军区司令员,参与青(岛)即(墨)战役的组织和指挥。新中国成立后,曾作为首任馆长筹建军事博物馆,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9年离休。
在纪念青岛解放60周年之际,笔者的眼前总是闪现着贾若瑜将军鹤发童颜、昂首挺胸的硬朗身影,耳畔依稀回旋着他那铿锵有力、带着浓烈四川口音的坚毅声音,脑海里回味着他对解放青岛所做的高屋建瓴、条理清晰的概括和回忆。那是2004年5月16日,在一场大雨后的上午,我和同事来到国防大学103楼采访贾若瑜将军,请他回忆解放青岛的历程。面对摄像机镜头,已是89岁高龄的老将军目光炯炯有神,凭着记忆侃侃而谈,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详细回忆了解放青岛的详细过程。
兵分四路进军青岛
作为青即战役的高级指挥员,贾若瑜将军把这一战役概括为“我军以劣势之兵向美军庇护下的优势之敌筑有比较坚固设防的大城市的进攻”,并归纳了五个战役特点:一是兵力对比上敌多我少,武器装备上敌优我劣,而且我参战部队都没有大规模作战经验;二是青岛地形依山濒海,无法进行合围和封锁;三是青岛驻有美军第七舰队作战军舰二十余艘和海军陆战队、航空兵一万余人,这是当时全国战场所没有的情况,解放青岛具有军事斗争和外交斗争相结合的特点;四是上级规定的作战方针不是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而是以保卫青岛人民,保全青岛城市为主要目的,必须里应外合保卫人民、保全城市;五是党的工作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军队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军队进入大城市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政策纪律的要求更高。
在谈到敌我兵力对比时,贾若瑜将军讲,1949年初,国民党在青岛的守军第十一绥靖区刘安琪所部,辖有两个军及一个师、四个旅和海军第二军区、空军第五大队等部队,共五万人左右。而我军在胶东地区的作战部队为1949年2月胶东军区第五、第六师组建的华野第三十二军(这是胶东军区组建的第四个野战军),胶东军区直属两个旅和军区特务团、炮兵团,以及相当于师的五个军分区,共约五万人。但参加青即战役时,胶东军区只能抽出警四旅(三个团)、警五旅第十五团和军区特务团、炮兵团以及三个独立团协同第三十二军解放青岛。我军投入的部队都没有参加过大的作战,所以在敌我对比上,敌人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当5月3日我们发起青即战役时,当时南京已经解放了,国民党的统治行将终结,敌军的士气低落,虽然占有兵力优势,但士气是不高的。
对青即战役的我军部队作战方向,传统说法是我军兵分三路,即我三十二军九十五师为西路,沿胶济铁路攻击敌军,九十四师为中路,攻击即墨城北烟青公路以西的敌军,警备四旅配属警五旅十五团为东路,攻击即墨城以东沿海一线之敌。对此,贾若瑜将军特别提出,应该将滨北军分区两个独立团进击薛家岛作为一条进攻线路,该路部队经激烈战斗解放黄岛、薛家岛,从海西配合了主力攻占青岛。对青即战役的关键战斗情形,贾若瑜将军出口成章,过人的记忆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也印证了贾老对戎马生涯中指挥的最后一次大战的特殊感情。
解放青岛意义重大
贾若瑜将军认为,解放青岛意义重大。随着青岛的解放,中国人民收回了神圣领土和港口的主权,结束了德、日、美三代帝国主义长期霸占此地的统治权,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这对于巩固海防,开辟海上交通运输线,发展生产,支援全国大进军,夺取更大的胜利,有着重大意义;同时,对我军在复杂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条件下进行组织与指挥战役和战斗,取得新的经验,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谈到接管青岛,贾若瑜将军提到青岛的一个特殊情况。他讲,为接管青岛,1949年2月胶东区党委抽调3000名干部在莱阳集训,培养城市管理人员。5月,成立中共青岛市委。同月,根据山东分局、山东军区的决定,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青岛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统一领导青岛的全面工作和管理驻青岛的党、政、军机关和部队,贾若瑜兼任军管会参谋长。但是,上海和南京的军管会是由市委领导军管会,在青岛则是军管会统一领导进驻青岛的党政军单位。这是青岛军管会的特点,两个军级的单位,一个是胶东军区,一个是三十二军,由军管会统一管理。因此青岛市军管会既是军管会,又是管军会。贾若瑜将军特别强调,军队在执行党的纪律和政策方面是很严格的。他记得入城后,指挥机关刚刚住下来,给军区发电报报告我们解放青岛了。毛主席来电指示:部队主要领导进入青岛市后,不得进驻洋房和坐小轿车,要把所接管的花园洋房和小轿车一律上交,由上级统一掌握,作为民主党派领袖人物和中央一些领导同志到青岛疗养和接待由海外回国的爱国民主人士之用。遵照党中央和军委指示,胶东军区主要领导干部同机关干部一起住在广西路一号,贾若瑜自己住一间房子为卧室兼办公室,军区主要领导乘坐的都是作战指挥用的吉普车。这些,当时对于军内外都产生很好的影响和作用。
在谈到解放青岛期间的外交斗争时,贾若瑜将军讲,青岛是国际城市,有个别国家在旧中国设立的“领事馆”,有19个国家的侨民,还有美国军事设施和士兵。入城部队严格执行党的外事政策和外事纪律,按照党中央的规定,对国民党政府同各国所建立的旧外交关系一律不予承认,凡外国驻华旧使节只当作普通外侨对待。在谈到青岛解放后美国领事馆仍然拖延不走,还驻有一个班的海军陆战队时,贾若瑜将军特别提到,军管会拒绝了美国驻青岛“领事”以“外交代表”身份要求同军管会“洽谈公务”的无理要求,通知他们凡需要与军管会接谈或有他们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可直接找军管会的外国侨民事务处联系解决。还采取断然措施,迫使美国关闭了驻青岛的“领事馆”,收回了美军在广西路一号、东海饭店、沧口机场、团岛海上机场、大港军用码头和美军军官在八大关的别墅等营房、住房和军事设施。同时,严肃认真地执行了保护各国侨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政策,还与他们之间进行了正常友好的交往活动,这些做法得到各国侨民的拥护和赞誉。
第3个回答  2009-05-02
  6000年以前这里已有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东周时期建立了当时山东地区第二大市镇--即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登临现位于青岛胶南市的琅琊台。秦代徐福曾率船队由琅琊山起航东渡朝鲜、日本。汉武帝曾在现位于青岛市城阳区的不其山“祀神人于交门宫”,并在胶州湾畔女姑山祭天拜祖设立明堂9所。清朝末年,青岛已发展成为一个繁华小镇,昔称胶澳。
  1891年6月14日(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在胶澳设防,是为青岛建置的开始。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派兵强占青岛。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1月,日本侵占青岛,取代德国对青岛进行军事殖民统治。1919年,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五四运动”便是以“收回青岛”为起因。1922年12月10日,中国收回青岛,设立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直属北洋政府。1929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称青岛市。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1945年9月,国民党政府接收青岛,仍为特别市。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1986年青岛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赋予相当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1994年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1949年4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山东军区为配合解放军向江南进军,决定解放青岛,并成立了青(岛)即(墨)前线指挥部,许世友任总指挥。5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32军和胶东军区、滨海军区及地方武装部队发起了青即围攻战,经过20多天的战斗,连续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三道防线,1949年 6月2日午12时青岛全部解放。由于解放军攻势迅猛,加之青岛地下党发动护厂、护校等斗争有力,使青岛解放时水电未断,电讯通畅,港口设备和工厂企业完存无损,生产和社会秩序很快得以恢复。青岛解放的当天,为了“保障全市人民生命财产,维护社会治安,确立革命秩序”,青岛市军管会根据山东军区的命令,正式挂牌成立,并发布第一号布告:在青岛实行军事管制。青岛市人民政府也于当日成立,马保三就任新青岛第一任市长。晚上8点30分,青岛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393.htm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