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心的由来

如题所述

相传东晋时期一大将军,见到战士们日夜血战沙场,英勇杀敌,屡建战功,甚为感动,随即传令烘制民间喜爱的美味糕饼,派人送往前线,慰劳将士,以表“点点心意”。自此以后,“点心”的名字便传开了,并一直延用至今。

从文献上看来,点心与茶食两者原有区别,性质也就不同,但是后来早已混同了。据考察,北方的点心历史古,南方的历史新,古者可能还有唐宋遗制,新的只是明朝中叶吧。


扩展资料:

点心的的形式

1、包类

包类主要指各式包子,属于发酵面团。其种类花样极多,根据发酵程度分为大包、小包;根据形状分为:提褶包如三丁包子、小笼包等;花式包,如:寿桃包、金鱼包等;无缝包,如:糖包、水晶包等。

2、团类

团类常与糕并称糕团,一般以米粉为主要原料制作,多为球形。品种有:生粉团,如汤团,鸽子圆子等;熟粉团,如双馅团等。其他还有果馅元宵、麻团等品种。

3、卷类

用料范围广,品种变化多。品种有:酵面卷,可分为卷花卷,如四喜卷、蝴蝶卷、菊花卷等;折叠卷,如猪爪卷、荷叶卷等;抻切卷,如银丝卷、鸡丝卷等。米(粉)团卷,如:如意芝麻凉卷等。蛋糕卷,如果将酱蛋糕卷等。酥皮卷,如榄仁擘酥卷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点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1
  “点心”由来
  “点心”由来                  来源:金羊网

  相传东晋时期一大将军,见到战士们日夜血战沙场,英勇杀敌,屡建战功,甚为感动,随即传令烘制民间喜爱的美味糕饼,派人送往前线,慰劳将士,以表“点点心意”。自此以后,“点心”的名字便传开了,并一直延用至今。

  考证“点心”

  清顾张思的《土风录》卷六,“点心”条下云:小食曰点心,见《吴曾漫录》。唐郑傪为江淮留后,家人备夫人晨馔,夫人谓其弟曰“治妆未毕,我未及餐,尔且可点心。”由文中可知点心古时亦指晨馔。

  同书又引周辉《北辕录》云:“洗漱冠柿毕,点心已至。”后文说明点心为馒头、馄饨、包子等,在唐朝已有此名了。

  而茶食一名,据《土风录》云:“干点心曰茶食,见宇文懋《昭金志》:‘婿先期拜门,以酒撰往,酒三行,进大软脂小软脂,如中国寒具,又进蜜糕,人各一盘,曰茶食。’”

  从文献上看来,点心与茶食两者原有区别,性质也就不同,但是后来早已混同了。

  南北“点心”

  据我的考察,北方的点心历史古,南方的历史新,古者可能还有唐宋遗制,新的只是明朝中叶吧。点心铺招牌上有常用的两句话,我想借来用在这里,似乎也还适当,北方可以称为“官礼茶食”,南方则是“嘉湖细点”。———周作人《南北的点心》

  以下是点心的由来

  萨其玛,这个大家从小吃到大的点心,是满族人的一种传统糕点,老一辈的人叫它满州饽饽,还有人给它起了汉语翻译,称为糖缠或金丝糕,不过大部分的人还是喜欢叫它萨其玛!

  厨师快语:杀那个骑马的!

  关於这道点心的由来,流传一个有趣的说法:据说清朝在广州任职的一位满族将军,姓萨,喜爱骑马打猎,而且每次打猎后都一定要吃点心,还不能重复!有一次萨将军出门打猎前,特别吩咐厨师要「来点新鲜的玩意儿」,若是不能令他满意,就准备回家吃自己!

  负责点心的厨师一听,自然万分紧张,一个失神就将沾上蛋液的点心炸碎了!偏偏这时将军又催著要点心,厨师一火大骂了一句:「杀那个骑马的!」才慌慌忙忙地端出点心来。

  想不到,萨将军吃了之后相当满意,问起这道点心的名字,厨师惊魂未定,随即回了句:「杀骑马!」结果将军听成了「萨骑马」,想说自己姓萨又爱骑马,倒也挺妙的,还连声称赞,萨其玛因而得名。

  趁热拌糖 才有松软的口感!

  为我们示范这道点心的米哥烘焙坊主厨刘哲男师傅表示,制作萨其玛时,拌糖的动作是最关键的步骤,刚炸好的小面皮一定要趁热拌糖,要不然面皮冷了质地变脆,到时再拌糖容易脆裂,便尝不到酥松的口感!

  名菜重现—萨其玛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4-18
相传东晋时期一大将军,见到战士们日夜血战沙场,英勇杀敌,屡建战功,甚为感动,随即传令烘制民间喜爱的美味糕饼,派人送往前线,慰劳将士,以表“点点心意”。自此以后,“点心”的名字便传开了,并一直延用至今。

考证“点心”

清顾张思的《土风录》卷六,“点心”条下云:小食曰点心,见《吴曾漫录》。唐郑傪为江淮留后,家人备夫人晨馔,夫人谓其弟曰“治妆未毕,我未及餐,尔且可点心。”由文中可知点心古时亦指晨馔。

同书又引周辉《北辕录》云:“洗漱冠柿毕,点心已至。”后文说明点心为馒头、馄饨、包子等,在唐朝已有此名了。

而茶食一名,据《土风录》云:“干点心曰茶食,见宇文懋《昭金志》:‘婿先期拜门,以酒撰往,酒三行,进大软脂小软脂,如中国寒具,又进蜜糕,人各一盘,曰茶食。’”

从文献上看来,点心与茶食两者原有区别,性质也就不同,但是后来早已混同了。

南北“点心”

据我的考察,北方的点心历史古,南方的历史新,古者可能还有唐宋遗制,新的只是明朝中叶吧。点心铺招牌上有常用的两句话,我想借来用在这里,似乎也还适当,北方可以称为“官礼茶食”,南方则是“嘉湖细点”。———周作人《南北的点心》

以下是点心的由来

萨其玛,这个大家从小吃到大的点心,是满族人的一种传统糕点,老一辈的人叫它满州饽饽,还有人给它起了汉语翻译,称为糖缠或金丝糕,不过大部分的人还是喜欢叫它萨其玛!

厨师快语:杀那个骑马的!

关於这道点心的由来,流传一个有趣的说法:据说清朝在广州任职的一位满族将军,姓萨,喜爱骑马打猎,而且每次打猎后都一定要吃点心,还不能重复!有一次萨将军出门打猎前,特别吩咐厨师要「来点新鲜的玩意儿」,若是不能令他满意,就准备回家吃自己!

负责点心的厨师一听,自然万分紧张,一个失神就将沾上蛋液的点心炸碎了!偏偏这时将军又催著要点心,厨师一火大骂了一句:「杀那个骑马的!」才慌慌忙忙地端出点心来。

想不到,萨将军吃了之后相当满意,问起这道点心的名字,厨师惊魂未定,随即回了句:「杀骑马!」结果将军听成了「萨骑马」,想说自己姓萨又爱骑马,倒也挺妙的,还连声称赞,萨其玛因而得名。

趁热拌糖 才有松软的口感!

为我们示范这道点心的米哥烘焙坊主厨刘哲男师傅表示,制作萨其玛时,拌糖的动作是最关键的步骤,刚炸好的小面皮一定要趁热拌糖,要不然面皮冷了质地变脆,到时再拌糖容易脆裂,便尝不到酥松的口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1-11
点心”一名由来已久。相传南宋梁红玉击鼓退金兵时,见士兵们日夜英勇杀敌,甚为感动,遂令烘制民间喜爱的美味糕饼,派人送往前线,慰劳将士,以表“点点心意”。自此以后,
“点心”的名称便传开了,并一直沿用至今。
其实,
“点心”一词,据有关资料记载比这个民间传说要早得多。例如,宋人吴曾撰的《能致斋漫录>>中,有如下的一段描述:世俗例以早餐小食为点心,自唐代之时,已有此语。按唐人郑修为江淮留后,家人备夫人晨馔,夫人顾其弟曰:“治妆来毕,我未及餐,尔且可点心。”吴曾与梁红玉同一时代,并成书于宋高宗绍兴24年至27年间,所载唐郑修一事有根有据,应当足信。这样“点心”一名的出现,当在一千多年前,比传说的要早200年以上。
第4个回答  2005-07-30
点心点出新意思

信息提供:现代人健康美食网 咨询电话:00000000
发布周期:2005-07-15至2005-10-13

  新鲜天然 低糖少油 中西合璧

  将猪肉换成低胆固醇的鱼肉,在原料里添进新鲜瓜菜或进补食材,跳出传统中式点心的条条框框,把日式、泰式、西式糕点的特色统统引进来,新一代的中 式点心以漂亮的卖相、创意的做法以及均衡的营养,领跑健康饮食的“食尚”风潮。

  “点心”由来

  相传东晋时期一大将军,见到战士们日夜血战沙场,英勇杀敌,屡建战功,甚为感动,随即传令烘制民间喜爱的美味糕饼,派人送往前线,慰劳将士,以表“点点心意”。自此以后,“点心”的名字便传开了,并一直延用至今。

  考证“点心”

  清顾张思的《土风录》卷六,“点心”条下云:小食曰点心,见《吴曾漫录》。唐郑傪为江淮留后,家人备夫人晨馔,夫人谓其弟曰“治妆未毕,我未及餐,尔且可点心。”由文中可知点心古时亦指晨馔。

  同书又引周辉《北辕录》云:“洗漱冠柿毕,点心已至。”后文说明点心为馒头、馄饨、包子等,在唐朝已有此名了。

  而茶食一名,据《土风录》云:“干点心曰茶食,见宇文懋《昭金志》:‘婿先期拜门,以酒撰往,酒三行,进大软脂小软脂,如中国寒具,又进蜜糕,人各一盘,曰茶食。’”

  从文献上看来,点心与茶食两者原有区别,性质也就不同,但是后来早已混同了。

  南北“点心”

  据我的考察,北方的点心历史古,南方的历史新,古者可能还有唐宋遗制,新的只是明朝中叶吧。点心铺招牌上有常用的两句话,我想借来用在这里,似乎也还适当,北方可以称为“官礼茶食”,南方则是“嘉湖细点”。

参考资料:http://classad.sina.com.cn/user/info_fix.php?f_city=15&f_id=213527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