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中的平,仄,中

谁能给我详细解释一下平,仄,中.
平和仄我知道的差不多了,可是中是什么意思呢?

关于平仄简单的说,就是拼音四声调中念第一声和第二声(阴平、阳平)的字,就是诗词中的平声字。而念第三声和第四声(上声、去声)的字,则是诗词中的仄声字。至于仄声字里还有一类称为入声字的,另作解释。平指第一声,”仄”指其他三声.能辨别四声,就不难理解平仄了。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重要术语。依照四声,将文字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包括平声;仄,包括上、去、入三声,在现代汉语里,平,包括阴平、阳平;仄,包括上声、去声。仄,从字面理解,就是不平的意思,平的对立面。写诗填词作曲,巧妙地运用平仄,使这两类声调有规律的交错出现,就能使声调变化多样,不致单调,念起来可以产生音律美。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成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阴平、阳平),仄就是上去入三声。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衰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而现代普通话已经没有了入声字,都归入其他三个调子的字里(现代汉语的四个调依次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也就是说,要分辨平仄,只要把混在阴平阳平里的入声字分辨出来就行了。 中国大约有一半的地方保留有入声字,如果自己惯常说的方言里就有入声字,那分辨起来就简单多了。例如我说的广州话(粤方言),一共有9个声调(其中入声占三个),嘿嘿,真的比较吓人,而且好象没有哪个读音能通读九声的(就是像普通话拼音“sheng”四个调的对应代表字有“声”、“绳”、“省(会)”、“剩”,而广州话里却很难找到能够九声都有对应字的音),没有专门学过语言的广州人也搞不清楚究竟是几个调、怎么念,更不要说什么平声入声。但掌握方法并非难事:广州话的2-0一共9个数字正好分别是广州话的9个调,1除外是因为它与7同调。 3 9 4 7 0 5 2 6 8 因 隐 印 一 人 引 孕 日 刮 因为有些音调没有对应字,只好随便找些来顶替。其中3、0代表的两个调子都念平声,除此之外,全是仄声(其中7、6、8代表入声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4-29
关于平仄简单的说,就是拼音四声调中念第一声和第二声(阴平、阳平)的字,就是诗词中的平声字。而念第三声和第四声(上声、去声)的字,则是诗词中的仄声字。至于仄声字里还有一类称为入声字的,另作解释。平指第一声,”仄”指其他三声.能辨别四声,就不难理解平仄了。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重要术语。依照四声,将文字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包括平声;仄,包括上、去、入三声,在现代汉语里,平,包括阴平、阳平;仄,包括上声、去声。仄,从字面理解,就是不平的意思,平的对立面。写诗填词作曲,巧妙地运用平仄,使这两类声调有规律的交错出现,就能使声调变化多样,不致单调,念起来可以产生音律美。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成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阴平、阳平),仄就是上去入三声。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衰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而现代普通话已经没有了入声字,都归入其他三个调子的字里(现代汉语的四个调依次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也就是说,要分辨平仄,只要把混在阴平阳平里的入声字分辨出来就行了。 中国大约有一半的地方保留有入声字,如果自己惯常说的方言里就有入声字,那分辨起来就简单多了。例如我说的广州话(粤方言),一共有9个声调(其中入声占三个),嘿嘿,真的比较吓人,而且好象没有哪个读音能通读九声的(就是像普通话拼音“sheng”四个调的对应代表字有“声”、“绳”、“省(会)”、“剩”,而广州话里却很难找到能够九声都有对应字的音),没有专门学过语言的广州人也搞不清楚究竟是几个调、怎么念,更不要说什么平声入声。但掌握方法并非难事:广州话的2-0一共9个数字正好分别是广州话的9个调,1除外是因为它与7同调。 3 9 4 7 0 5 2 6 8 因 隐 印 一 人 引 孕 日 刮 因为有些音调没有对应字,只好随便找些来顶替。其中3、0代表的两个调子都念平声,除此之外,全是仄声(其中7、6、8代表入声字)。 对于说普通话的MM,就要靠平时小心留意了,分析古代的诗歌,牢记其中的入声字也会有帮助,还有一个小规律,就是普通话中韵尾是-n或-ng,不会是入声字,就是说,这类字只要在普通话里念平声,那它就是平声字,不必担心用错。 普通话里有因为用法意义不同而一字多读的现象,古代汉语中也有,如果那个字只是在上、去、入三声里边变换(如“数”字,作名词为去声,作动词为上声,作形容词为入声),大可不必理会,反正都是仄声。偏偏有些字换个用法,就会从平声变成仄声,或从仄声变成平声,这样就直接影响到诗歌的平仄格了,所以一定要搞清楚,遇上不确定的,还是查查韵书字典保险。例如:“思”作动词时是平声,作名词时就是仄声(去声)了;“污”作形容词为平声,作动词时为仄声(去声);“教”作名词为去声,作动词为平声,还有不少,不一一列举了。 平仄律: 律诗绝句有固定的平仄句式初学者很容易看得头晕眼花,但说穿了只是两种形式变化出来的: A A A B B 和A A B B A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这是五言的句式,如果是七言的句式,只要加上两个与五言开头平仄相反的就行: (B B )A A A B B 和(B B )A A B B A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没有中
第2个回答  2018-07-31
  “大”,两个读音在古韵中都是仄声。《平水韵》分属“去声九泰”、“去声二十一个”两个韵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4-29
中就是可平可仄,平仄都为合韵。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