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的顺序是什么啊?

如题所述

24节气的顺序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月令)的特定节令。廿四个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廿四节气与干支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在历史发展中廿四节气被列入农历,成为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

“廿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在我国传统农耕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候、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

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7-13
节气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情况和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下面是二十四节气的顺序以及对应的时间:
1. 立春(Lìchūn) - 2月3日或4日
2. 雨水(Yǔshuǐ) - 2月18日或19日
3. 惊蛰(Jīngzhé) - 3月5日或6日
4. 春分(Chūnfēn) - 3月20日或21日
5. 清明(Qīngmíng) - 4月4日或5日
6. 谷雨(Gǔyǔ) - 4月19日或20日
7. 立夏(Lìxià) - 5月5日或6日
8. 小满(Xiǎomǎn) - 5月20日或21日
9. 芒种(Mángzhòng) - 6月5日或6日
10. 夏至(Xiàzhì) - 6月21日或22日
11. 小暑(Xiǎoshǔ) - 7月6日或7日
12. 大暑(Dàshǔ) - 7月22日或23日
13. 立秋(Lìqiū) - 8月7日或8日
14. 处暑(Chǔshǔ) - 8月22日或23日
15. 白露(Báilù) - 9月7日或8日
16. 秋分(Qiūfēn) - 9月22日或23日
17. 寒露(Hánlù) - 10月8日或9日
18. 霜降(Shuāngjiàng) - 10月23日或24日
19. 立冬(Lìdōng) - 11月7日或8日
20. 小雪(Xiǎoxuě) - 11月22日或23日
21. 大雪(Dàxuě) - 12月6日或7日
22. 冬至(Dōngzhì) - 12月21日或22日
23. 小寒(Xiǎohán) - 1月5日或6日
24. 大寒(Dàhán) - 1月20日或21日
这些二十四节气在中国历法和农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帮助人们了解季节的变化,还能指导农田的耕作、农民的生活和民间风俗的庆祝活动。通过节气的变化,人们可以适时地改变自己的日常生活和饮食习惯,更好地适应季节的转变。同时,节气文化也成为中国人民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2个回答  2022-09-07
排序依次为:立春、立秋、处暑、寒露、霜降。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节气,又名正月节、立春节、岁首、岁旦等。上古“斗柄指向”法,以北斗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节点。
现行的“定气法”划分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节点。立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
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干支纪元,以立春为岁首,立春既是春季的开始亦是岁之首。古人重视岁首,敬天法祖,立春要拜祭春神、太岁、土地神等,由此衍生了辞旧布新、迎春祈福等一系列祭祝祈年文化活动。
第3个回答  2023-06-25
24节气的顺序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