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进事业单位就真的有编制了么?

如题所述

不是。
编制通常是指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的定额和职务的分配,由财政拨款的编制数额由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制定,财政部门据此拨款。编制通常分为行政编制、事业编制、银行编制,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都是行政编制。
一般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大体分为编制人员,即编制内和非编制人员(非编制人员就是本单位自行外聘的人员,就象企业聘用一样。
由单位自行规定其待遇,付给其工资,与地方财政没有关系)。一般,非编制人员的待遇和编制内人员待遇相差会比较大
银行的正式工,就是与银行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员工。享受着合同规定的正常工资、各种福利补贴以及绩效奖金,还有很多的晋升机会。
银行的派遣工,即派遣合同只和派遣公司签合同,相当于临时工。派遣公司派遣到银行工作,银行把工资奖金划给公司再给派遣人员。
通俗点讲,就是在银行里上班,但不是银行的职工,只是派遣公司派遣到银行做辅助性的工作,且还没有任何进入到管理层的机会。其工资、福利比银行正式工低,奖金一般都一样。
编制内就是指企事业单位正式签订员工,享有合法的劳动待遇。相对于编制外是指签订定期劳动聘用合同,到期双方自由选择。
扩展资料:
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区别:行政编制也就是国家公务员是有级别的,如你第一年是科员,可能是最低一级的,你几年以后当了科长,就是科级。再几年以后当了局长,就是局级。也就是说,你如果是行政编制,那你就是按公务员法只“走”行政级别的。
事业编制,情况复杂,其中包括一些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这类参公事业单位的工资待遇比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待遇执行,也就是按照职级核定工资。其它的事业编制是按岗定薪,分管理岗、专业技术岗和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7-22
这个并不一定。

自2011启动的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到现在已经9年,2020年改革最后大限也即将到来。各种谣言纷至沓来。改革中与个人 益最密切相关的就是编制问题,这些年,通过统一考试进入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其实很多并没有编制。

一、事业单位改革背景

聊事业单位改革之前,我们先来说说,事业单位的区别: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按照经费来源可以分为财政全供、财政差供、自收自支三类。按照单位性质,可以分为参公事业单位和普通事业单位。按照单位职能可以分为行政管理类、公共服务类、生产经营类。

截至2014年,我国有事业单位111万个,事业编制3153万人(是公务员编制的三倍多)。2011年启动的事业单位改革是分类推进,2020年要完成全部改革。这也就是网上谣传的2020事业单位全部取消编制的来源。当然,大家可以放心,这是一个以讹传讹的谣言,事业编制并不会全部取消。

二、事业单位改革原则
由于事业单位改革阻力大,目前改革各地进度和具体政策都不同。但是这些改革原则是已知的:

1.事业单位不是行政单位。事业单位本质应该是干事业的(提供公共服务),而不是衙门(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由于历史问题(严控公务员编制、财政供养能力限制等),在最近几十年地方上乱设置的承担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非常多。

最终改革目标里,这些单位都是被改革的对象。目前改革暂时没改革到的单位,以后也会继续改革。涉及行政管理(包括行政执法)的事业单位都会把管理职能移交回上级行政单位或者专职执法单位,对人员进行分流。

2.进行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都会转为企业。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其实已经改革了十余年。由于这些单位相对较少,改革阻力也小,所以有明确的改革时间表:未改制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有条件的2018年完成转制,不具备条件的,最迟2020年必须要完成转制。

只要是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无论是参公事业单位还是普通事业性质,都会被改革掉:比如黑龙江农垦局原为参公事业单位,2018年整体转制为企业。

3.提供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的去编制化改革。提供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主要是学校和医院,这两类单位占我国事业单位人员的三分之二左右,是改革是重点和难点,也是最大阻力点。

按照2015年人社部和中编办等方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设想:对于高校和医院在编人员,主管部门将由过去编制控制改为监督和备案,进行实名登记、统计。新进人员不再拥有编制,在编老人以退休、辞职、辞退、死亡等形式自然减员,编制退一消一。通过这种办法,逐步从高校和公立医院收回编制。后续各地对中小学和普通医院的去编制化运行试点也在紧锣密鼓的开展中。

三、去编制化与个人身份问题

由于取消事业单位人员的编制改革阻力很大,目前还没有改革具体时间表。按照国务院的相关改革部署,下一步还要逐步取消高校、公立医院的行政级别,这将牵涉到高校、公立医院的大量行政管理人员,使得改革进程与力度更加扑朔迷离。

由于目前各地改革进度和改革政策不同,最近十来年,有些朋友虽然是统一考试进入事业单位的新进人员,但是身份其实却千差万别。总结一下,主要有以下四种:

1.在编在岗人员。这一类人员进行事业编制登记,个人拥有事业编制,非常稳定,可以说还是事业编铁饭碗。可以调动去其他单位,达到一定级别后,可以转为公务员身份。

2.员额备案制人员(各地叫法不同),多见于中小学教师和医疗机构,也就是个人不拥有编制,只占用所在单位编制,离开本单位(或者本行政区)即无效。这类人员不能跨区域调动,不能转公务员身份,但是在本单位(本行政区域)可以提拔晋升。

3.人事代理人员。多见于高校和医院,身份比备案制低一级,算是与单位签合同的合同制人员,没有编制,没有正式提拔晋升机会(只能担任低级职务),可以随时解除聘用合同。

4.聘用制人员(劳务派遣人员)。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临时工,没有编制、没有提拔晋升机会,可以随时解除聘用合同。严格来说,连工作单位的人都不算,因为是劳务派遣公司派遣到工作单位来的,合同是跟劳务派遣公司签的。

看完很多小伙伴会迷茫,自己到底是什么身份呢?抓紧找找自己当年的招考公告,明确写了办理入编手续的,那就是第一类。如果没提,很可能就是第二类或者第三类。至于大家听说的某某同学、亲戚家里有本事,安排进事业单位上班的,大概率是第四类。实在拿不准的可以去编办查询自己是哪种身份(很多地区编办网站是可以直接查询的),或者看看自己的录用文件。
第2个回答  2021-07-22
事业单位招聘不是都有编制。
1、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与公务员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这些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还有一种是自主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
2、事业单位招聘公告上会有说明,有编制的话,在公告中会有标注信息,具体内容以公告为主。事业单位非编制的,需要与其他人力资源机构签订合同,这类的都是派遣形式。
3、事业单位人员享受的保险福利是按照国家有关的社会保障规定执行,一般要逐步实行社会化。事业单位有编制,福利待遇会比派遣的员工更完善,在晋升渠道上也会更顺利。
第3个回答  2021-07-22

对的,只要考进事业单位,那就是在正式编制内的。现在事业单位就是工作稳定,但是工资不是特别高。

第4个回答  2021-07-11
考进事业单位就是事业编制啊~算有编的~但跟考上公务员编制区别还是很大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