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认识视与听的关系

如题所述

影视音乐是伴随着影视艺术的发展而逐渐发展和成熟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当今时代,影视音乐已经成为影视创作活动、音乐创作活动和群众欣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引起了它的创作者和欣赏者的广泛关注。电影音乐的审美不同于普通音乐的审美方式,作为音乐的一个分支,电影音乐也是电影表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影音乐的审美,必须在与画面、人声乃至音响等元素的相互融合中,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艺术审美感受。视听的结合是影视音乐对音乐形式的新发展,影视音乐通过不同的视听结合,塑造出许多经典的艺术的影视审美形象,创造出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和内容,极大地丰富了影视音乐、传统音乐的发展。
  一 影视音乐审美的非独立性创造了视听音乐审美的双重结构
  电影音乐的审美方式与普通音乐的审美方式有着诸多的不同,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电影音乐的非独立性。电影艺术在时间和空间中同时展开,它的画面和声音两大元素构成了电影的视听母系统,而其自身又分别是两个不同的系统:画面系统和声音系统。声音系统内部又包含着音乐、音响和人声三个不同的声音元素。在电影的艺术表现中,音乐与画面的关系往往结合得更为紧密,更容易让人感受到两者之间的关系。极端一点说,音乐可以直接唤起人类的情感或者表现情感。正因为如此,影视音乐的审美在非独立性中形成具有自身风格的审美系统,视与听的结合在某种层次上使人们对音乐的独立思考失去一定的价值,但又从另一方面在画面上增加了情感、直观的表现,形成一种新的音乐风格。
  1 音乐与影视画面的直接同步统一于情感表达之中
  声音与影视画面的有机结合是影视音乐的最大特点之一。影视音乐与画面既是一种贯穿整部电影又是其中的一部分的关系,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视与听的多维度组合创造了影视音乐的不同审美意境。从传播学角度来考虑,影视音乐表达的内容是影视画面、电影文字、音响和人声交流等其他电影艺术元素所无法表达的东西,或情绪感受、或理性认识。电影画面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而音乐使人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因此,只有在音乐与画面有机结合时,音乐才变得强而有力,才会激活画面,促使画面与观众的情感互动,引起共鸣,使得音乐抽象化的表达与电影具象化的表达浑然一体。而另一方面,影片画面本身所具有的那种较强烈的客观性和具体性要求在音乐方面得到补充,使之获得一定的主观性和概括性;而纯音乐本身的那种“无对象性”、“不确定性”则要求从画面方面得到补充,使之获得一定的具体性和明确性,这里正体现了矛盾双方的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相互联结的关系。在矛盾双方得到互补的同时,影视音乐的审美层次和审美架构在不断地被作者和观看者构造,影视音乐中视与听的结合的最大目的是达到情感表露的流动性的艺术化。因此影视画面中的视像和音乐在同时呈现的同时也同时消失,二者基本达到吻合的状态,情绪节奏含义基本相符。音乐使画面形象更为生动和深化,直接丰富和深化画面内容、思想情感的表达。由于音乐和影视画面形象同时作用于观众的视觉与听觉,在他们的心理上引起视听联想的反应,使两种不同感觉审美互相渗透,从而加深了观众对审美对象的感受。
  2 影视音乐与影视画面的相互分立促进多元化审美格局的形成
  影视音乐与影视画面的相互对立也可说是不同审美对象在同一时空的相互展示,在相互对立之中实现对审美对象思想的影响。这一要领最早是1982年由原苏联导演爱森斯坦、普多夫金、亚力山大洛夫三个人提出的,虽然他们并没有明确提出对位的概念,但对影视音乐的探索具有重大意义。画面中的音乐与形象不同步,互相剥离,音乐以画外音形式出现,既与画面的蒙太奇组接,以实现完美的相互配合,同时又有其自身独立的美学品格,即利用声音参与形象创造。音乐与画面分立也可以说是音乐与画面内容恰恰相反,而这种相反所引起的对比更能挖掘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音乐与画面分别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示出不同的表现内容,它们分别并进而殊途同归,从不同方面表出同一涵义。比如电影《东京审判》通过音乐与画面形成的对比,描述了这场侵略战争的多个侧面。影片除去对梅汝、向哲浚、倪征燠等中方审判代表的严谨刻画之外,很巧妙地通过了“庭审”这一贯穿全片始终的元素,充分利用了庭审调查的空间,将整个故事的节奏衔接得张弛有度、扣人心弦,令模式化的历史人物本身更加兼备了戏剧色彩,有着非常深刻的思想内涵。影片气势宏大,风格冷峻,感情强烈,既包含着反思历史的凝重,也传达着创作者的悲情,题材与风格在影片中达到了很好的统一。从以上这些方面说明,影视音乐试图从画面的视觉效果中增加自身的审美意象,两个相互独立的个体再结合中实现重新塑造审美形象的效果,从而影视音乐审美的非独立性创造了视听音乐审美的双重结构。影视音乐的审美双重结构也因此在相互作用和反作用中实现了审美的随意性和审美的目的性。
  二 影视音乐中音乐性与人文性的综合对审美教育的独特引导
  影视音乐具有音乐的一般性质,在与影视画面结合的同时又具有审美教育作用。审美教育对人的价值观念具有引导作用。影视音乐欣赏在审美教育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即音乐是个人或者社会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影视音乐凭借音乐、画面的结合,视听结合艺术的特点,更能直接表现人们内心细微复杂的情感活动,从而引起人们的审美愉悦,并随着审美感受能力的深化,审美主体对音乐接受也将从感性转入理性。从对审美个体的作用、影响来看,影视音乐欣赏审美有以下作用:
  1 音乐是人精神活动的产物,能够表达人的精神理念,人们通过欣赏影视音乐,能感受音乐带来的精神上的共鸣。音乐作为人的精神活动的载体,不可避免地要有“人”的色彩,表达人的思想情感,透露人的审美情趣,显现人的立场或主张等。影视画面在用视觉效果表达电影主题的时候,观众通过影视音乐的抒情,可以进一步了解人物的内心思想,并形成对人物性格、情感、思想的认识。还有一些电影本身就因为音乐的抒情功能而闻名于世,典型如《阿育王》、《音乐之声》、《魂断蓝桥》、《乱世佳人》等,它们因为优美的电影音乐,使得其本身有了更丰富的情感色彩,人物的性格特征刻画得也更为鲜明。如《梅兰芳》电影中,梅兰芳第一次见到孟晓冬的那种惊喜,但又必须掩饰的内心情感,孟晓冬对梅兰芳的爱慕以及适度释放的情感,都通过音乐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如《阳光灿烂的日子》,每当马小军看到米兰,电影音乐《乡村骑士》序曲就会响起,优美舒缓的旋律再配上慢镜头的恰当运用,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气氛。还有如《泰坦尼克号》,每当男女主人公靠近时,my heart will go on背景音乐刻画了一种非常浪漫的气氛,这种音乐带给观众的印象,甚至远远超过男女主人公关于爱情的对话。电视剧《士兵突击》中也有一段激情但又悲伤的音乐,描述的是钢七连解散之后连队出去打靶的场景,大雨滂沱,音乐骤然响起,钢七连被解散的悲伤之感油然而生,此时,“不抛弃,不放弃”的思想深入每个观众的内心。总之,画面与音乐的准确结合,不仅使得音乐有更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更关键的是,它传递了主人公的某种情感,如音乐音高的变化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经历,低沉的音乐刻画气氛沉默的场景等。

  影视音乐不仅仅在电影氛围上为电影的情节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人们也通过电影的画面形成对影视音乐的认识。影视音乐的歌词与电影视觉的结合,加上表现主题的曲调,使人们对影视音乐形成一个视觉、听觉、文本的系统审美印象。比如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主题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音乐语言和文学语言都吸收了新疆塔吉克族的民间音乐和民间诗歌的因素。歌词中用花儿来象征阿米尔和古兰丹姆之间纯洁的友谊和爱情,用花儿被践踏象征友谊和爱情的破灭。歌曲的旋律采用和声小调式,委婉而凄楚带有悲剧色彩,与歌词完美的结合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比如,又如电影《梁祝》的主题曲即使那些不了解梁祝爱情传说的人也会为乐曲组成的美妙乐章所感动。轻柔优美的音响,波澜起伏的协奏,向人们展示出爱情的美妙乐章,表达着作者的爱憎情感,表达着人与社会的碰撞、人与命运的抗争及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2 音乐既是人精神的产物,也是人类表现美的创造物。从美学角度看,真、善、美三位一体的审美架构是美学的核心思想,音乐欣赏的过程也是寻求思想的高尚、启发人们追求美好和善、批判假恶丑的过程。因为真、善、美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说只要人们聆听真正的音乐,欣赏美好的音乐,就是在感受一种社会塑造的韵律美、思想美,就会形成对假恶丑的对比认识,从而远离假、恶、丑。这种理论上的推断不是主观上想象出来的,而是音乐抽象化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客观轨迹。比如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让几乎每个从电影院里走出来的人,手里都攥着哭湿的手帕,该片的主题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极具感染力,让听者都能深切地感受到母爱的真与美,如今这首歌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经久不衰,成为歌颂伟大母爱的经典歌曲。又如,电影《带手铐的旅客》的主题歌《驼铃》“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歌声极富阳刚之气,音乐抒情委婉,表达了深深的战友情和崇高的革命友谊。听到这首歌,更让人深切体会到友情的真挚、离别的伤感和对即将远行朋友的牵挂与祝福,给人一种凄美的感觉。从以上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影视音乐在创造着一种具有真善美的三位一体的审美结构,促进着人们形成对音乐的更高层次的认识。
  3 影视音乐的另外一个审美作用就是它具有社会价值范畴的道德教化功能,因此影视音乐欣赏的过程也是提高人们对社会道德、自身道德修养的审美过程。音乐是人们经过大脑加工的意识形态的产物,它能够表达各种人类情感、人生价值取向、思想审美主张,甚至是人生信仰等思想观念,清晰明确地显示了“社会道德教化”的指向。就大多数情况而言,这种教化是平缓的,潜移默化的,但在特定背景下,这种思想教化具有巨大的作用。比如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是在一个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产生的,它鼓舞了人们的斗志,使人们爆发出一种为正义和自由而战的献身精神。这首历经风雨沧桑、鼓舞亿万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的歌曲通过与电影画面主题的融合,无形中构造了具有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起到了思想上的教化作用,正如肖斯塔科维奇说的“它能打开你思想情感世界,并使之更加丰富、纯洁、完美”。当然,音乐对人的教化不是纯理性的、具体的,而是较为感性、较为笼统的,是让人们通过接近音乐之美去接近人性之美、道德之美。
  影视音乐的非独立性创造了视听音乐审美的双重结构,影视音乐的审美在非独立性中形成具有自身独特风格的审美结构系统,视与听的结合在某种层次上使人们对音乐的独立思考失去一定的价值,但又从另一方面增加了情感、直观的表现,形成一种具有以视觉效果影响听觉、以听觉效果改变视觉的音乐风格,并促进着多元化的艺术审美格局的形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