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的对话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有各有什么特点

文学欣赏的对话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有各有什么特点

  文学欣赏是读者为了满足审美需要,在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通过想像、联想、情感、思维、再创造等心理活动,以追求理论著作的可读性和趣味性[1] 。

  特点编辑
  文学欣赏活动是由文学欣赏者与文学欣赏对象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两者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文学欣赏的特点就产生于这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中,主要特点有:[2]

  主观性
  文学欣赏的过程中,作为文学欣赏主体的欣赏者,自始至终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思想、文化方面的修养以及生活经验等各个方面的储备,并借助于联想、想象等形象形象思维方法,丰富文学作品的内容,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由此展开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并非被动依赖于文学作品的既有现实,毫无作为地兼收并蓄,而是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自己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能力,对文学作品中的人、事进行艺术再创造。但欣赏者的审美绝不能离开作品为其提供的客观基础,不能歪曲文学作品的基本性质、作品形象的性格特征等。文学欣赏是这种强烈的主观性与欣赏客体对主观性的制约相统一的过程。

  共鸣性
  文学欣赏的共鸣是审美心理上的共鸣。指读者在欣赏作品时激起强烈的情感反应和心理认同现象。对艺术共鸣通常有两种形态:读者与读者的共鸣、读者与作者的共鸣。产生共鸣需要读者和作者间具有大体相同的思想感情基础;作者有丰富阅历和思考,使得作品具备深刻丰富的思想意蕴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读者在阅读欣赏时设身处地的想象。

  再创造
  再创造是指欣赏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和文化修养等,对欣赏对象进行想象、联系、加工和补充,把作品中的形象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形象,这就是欣赏的再创造。文学再创造具体表现两个方面,一是对作品中形象的补充、丰富与改造,而是对蕴含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的挖掘、归纳与提炼。文学欣赏再创造还受到欣赏者主观条件以及作品中艺术形象的制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