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图》民国第一才女是谁?你为什么不娶一个不死之身的女孩?

如题所述



他们有出众的外貌,聪慧,家世,成就,传奇的情感,故事,际遇,人生。那时候他们也很有影响力,名气很大,人人敬仰。但由于历史上的风烟滚滚,浓雾大浪淘滩,很多现在都鲜为人知。今天我要介绍另一个——吕碧城。


她是“一朵被时间的河流遗失的奇葩,一个不朽的传奇。”她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有人称她为“共和国剩女”,她单身,年纪大了。她也和秋瑾同名,被誉为“民国二女儿”。


她是作家、记者、旅行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她美丽聪慧,精通琴棋书画,诗词散文,是古典文学的佼佼者。她是现代第一位女诗人和女记者。他还从事绘画和书法,擅长钢琴,会说六种语言,包括流利的英语。她一直坚持只用文言文写作,反对五四开始的白话文运动。一些评论家说,以她的艺术感和描写技巧,如果她能用白话文写作,她的成就可能会超过新文学史上任何一位女作家。他是天津《大公报》第一位女编辑、女主持人;参与创办北洋女子学院,任首席教务长、巡视员;曾任袁世凯总统府机要秘书,参政议政;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加入世界动物保护委员会,成立中国动物保护协会,倡导动物保护和捕杀,晚年成为素食主义者。


吕碧城,原名陆显锡,安徽景德镇人,山西太原人。他的父亲卢凤岐是光绪年间的秀才,在山西学政治。吕碧城在四姐妹中排行第三。到吕碧城12岁时,他在诗歌、绘画和书法方面的造诣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当时,被称为“才子”的樊增祥震惊了。当有人告诉他这只是一个小女孩的作品时,他惊讶得不敢相信。


四姐妹的父亲卢凤岐死于1895年。因为陆家没有男人,人们就利用这一点来夺取财物。9岁那年,同意结婚的王看到了陆的不幸,很快就离婚了。她家破人亡,只好跟着母亲和姐姐去了燕,舅舅在塘沽做盐工。


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时她母亲从北京赶回安徽老家处理祖产,族人因贪图陆的遗产,唆使强盗劫持她母亲。当吕碧城在北京听到这个消息时,他到处寻求帮助,并给父亲的朋友和学生写信寻求帮助。几经周折,这件事终于圆满解决了。但这件事让小伙子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同时也让王家警觉,认为小姑娘能呼风唤雨,非比寻常,于是提出离婚。陆的孤女和寡母不愿争辩,便答应下来,双方协议解除婚约。但是,对于当时一个离过婚的女人来说,这是莫大的耻辱。虽然吕碧城是一个新女性,但她曾经为自己感到难过,这对她未来的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1903年春,吕碧城想去天津参观一所女子学校,但遭到了他叔叔的严厉批评。一怒之下,她毅然“逃火车”,只身前往天津,身无分文,举目无亲。一个富婆独自出门,在当时是令人震惊的举动。还好遇到了天津佛照公馆酒店的老板娘,不得不临时安置。在朋友的介绍下,年仅20岁的吕碧城结识了天津《大公报》总经理英敛之,并因其出众的文采受到英国人的赏识,成为该报第一位女编辑。从1904年到1908年,在《大公报》的帮助下,吕碧城积极发表了大量宣传女权、主张妇女解放的文章和诗歌,结交了一大批当时的妇女运动领袖,尤其是女革命家秋瑾。


1904年5月,秋瑾从北京来到天津,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访了吕碧城。虽然这次见面不到4天,但两人一见如故,情同姐妹,立刻建立了文字间的友谊,堪称两个新女性之间的爱情故事。1907年春,由秋瑾主编的《中国妇女报》在上海创刊,刊物《话》来自吕碧城。七月十五日,秋瑾在绍兴被杀。吕碧城用英文写了《革命妇女秋瑾传》,在美国的纽约、芝加哥等地的报纸上发表,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吕碧城不断发表主张妇女解放的文章,观点大胆,言辞犀利,诗歌节奏严谨,文采横溢,震惊京津。一时间,出现了“处处推吕碧城咸”的盛况。袁世凯之子、李鸿章之侄等。纷纷以诗来迎合和赞美他们。一段时间以来,京津文坛形成了众星捧月的局面。作为女儿,她性格直爽,机智过人,与男人交友大方,唱和平诗,弹琴下棋,出入男人社交场所自如,谈笑风生,成为晚清一段奇闻。


她主张创办女校,并将其上升到关系国家兴亡的高度,从而冲击了几千年来积累的“女子无才是德”的陈旧观念。1904年9月,在当时的直隶总督袁世凯和文学巨擘唐的帮助和支持下,天津道隐结识了严复、傅增湘等天津名士,参与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公立女子学校——北洋女书院,并成为该校的首席教员。她今年才21岁。两年后,学校更名为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校长为吕碧城。邓、许广平等都曾在任教。


1908年,光绪、慈禧相继去世,很多人为此忧心忡忡。慈禧死后,国家好像失去了主心骨,不知道该怎么办。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有人填了一个“百字令”:“在云深处旅游,写一只绿衣轻羽的独鹃,千古不升,剑眉如剑。护边,金之弊,轻敌,徘徊地下,汉唐耻迎雁。”报纸上刊登了慈禧的画像,她谴责慈禧,说在主朝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她踢开了大清王朝的山河,把中国边疆的大量土地和国库的大量钱财送给了帝国主义国家。当她去冥界时,她一定害怕见到汉朝皇帝吕后和唐朝的武则天。这让清政府非常愤怒,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这首轰动一时的诗的作者是当时年轻的吕碧城。


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升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凭着袁多年的交情,他当上了总统府的机要秘书,然后走上了参政的岗位。她野心勃勃,想展示自己的政治野心,但黑暗的官场让她感到压抑。1915年,当袁世凯打算称帝时,吕碧城毅然辞去北京的职务,移居上海。她从事与外国商人的贸易合作,积累了不少经验


1918年,吕碧城赴哥大学习文艺,并任《上海时报》特派记者。她把在美国看到的情况都寄回中国,让中国人和她一起看世界。四年后,他回到了中国。1926年,吕碧城再次独自出国,漫游欧洲和美洲。这次旅行花费了更长的时间,持续了7年。她写了自己的故事《漫游欧美记》,在北京的《顺天时报》和上海的《半月形》杂志上连载。吕碧城两次周游世界,写了大量描写西方风俗的诗歌,这些诗歌广为人知,流传一时。她对诗歌有很深的造诣,尤其是歌词,赋予了她每一个字的使命感,唱功自如。传世作品有《吕碧城集》,《方鑫集》,《朱晓词》,《薛华词》,《湘光卢晓》等。


1928年,她加入了世界动物保护委员会,并决定成立中国动物保护协会。1929年5月,她接受国际动物保护协会的邀请,前往维也纳参加会议,并在台上做了精彩的演讲,让与会代表大吃一惊。在旅行的过程中,无论走到哪里,她都特别注重自己的外表、言行。她认为自己代表着中国20万女性同胞,希望世界能领略到中国女性的优雅。之后,她周游世界,宣传动物保护的理念,成为这个组织最好的宣传员。1930年,吕碧城正式皈依三宝,成为一家之主,法名曼芝和宝莲。


1943年1月24日,吕碧城独自在香港九龙去世,享年61岁。他被命令不要留下任何骨头,并将它们烧成灰烬。然后把骨灰和面条做成药丸扔进南海。他的诗说:“护头探花可以哀恸,一生功业埋没可以忍耐。匆匆谈完经书,又回到人间。”还有!


在她交往的名人中,不乏才华横溢的学者和高官。然而,她早年被抛弃的阴影一直萦绕在她的婚姻中。况且她高傲冷漠,总觉得没人能比得上她,所以宁愿孤独终老。有朋友问起她的婚姻,她回答说:“生活中能被赞美的男人不多。”因此,尽管吕碧城优雅美丽,但她从未结过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