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2019年10月8日

如题所述



冬至被视为“子岁”,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在汉朝,冬至假期持续五天。据《太平御览》记载:“冬至初,主人与大臣共乐五日,天下百姓共乐五日,以迎冬至。”


唐宋时期,国内外官员冬至放假七天,和新年假期一样长。冬至在北宋是非常重要的。按照《东京梦华录》的描述,最穷的人,无论是破产买的,还是出去找别人借的,都要在这一天换上新衣服。在这一天,人们除了穿上新衣服,享用美味的食物外,还要祭祀祖先,然后参加政府为冬至举行的私人赌博。大街小巷都是孩子在唱《数九歌》。苏辙在《冬至日作》诗中说,“看来钱比炭更值得付出,所以这一年也不难算。”从南宋苏州周边《数九歌》里可以看出,苏州回暖得相当早,还不到九点,猫狗们就已经在找树荫遮阳了:


“1929年,召唤兽不卖;9月27日,篱头吹;四、三十六,夜眼如眠出;9415,太阳开门;954年,穷孩子为精神而战;763年,布纳将承担两端;八七十二、猫狗找阴凉;九八一,犁和耙一起出来。”


在古代,冬至这一天似乎充满了欢乐。其实古人对冬至一直有一种战战兢兢的恐惧和畏惧。055-79000说,“商务旅行是不可能的,直到第一个国王关上了他对日本的大门。”汉朝规定,冬至前后,人们要“定下心来,安静下来”。当官不做事不听政治,事到后来再说。直到唐朝,冬天都是相当危险的一年。从农耕的古老信仰来看,冬至时,阴阳交付,农耕终结,万物死寂,生命被禁锢,等待开春。自然界的一切都处在从死亡到重生的微妙节点上,人类要小心度过。


古代冬至吃什么?


一年的冬至,南北方的人总要争论吃什么:北方几乎所有节日都吃的饺子,单挑了南方各种各样的冬至食物,有红豆粥、汤圆、年糕、腊肉、羊肉汤等等。


其实在古代,北方和南方冬至都吃馄饨。今天四点可吃的馄饨,曾经是冬至的特色美食。馄饨历史悠久。三国时期《周易》有句话:“馄饨,饼也”。不知道是当时的大馄饨还是当时的饼馅。至今北方仍有“冬至是饺子的夏至面”的说法。万历《尸雅》曾记载“馄饨为先祀,或宴”。在会稽、萧山的县志中,也可以找到馄饨的做法:“家家有糯米粉,小麦裹肉。”馄饨,没吃过糯米做皮的,吃起来应该是肉包子的味道。


冬至馄饨的意义主要是祭祀,其次是吃。有这么多美味的食物。你为什么选择馄饨?《绍兴府志》,记叙了清代北京的风俗,提供了一种解释:馄饨“似鸡生蛋,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冬至食之”。所以古代有人认为冬至吃馄饨是为了破阴释阳,支持天地之间阳气的生长。有些人吃馄饨3354是为了更聪明,目的更纯粹,因为“馄饨”与“乱”谐音,表示很迷茫,不明白。吃“混沌”可以增加他们的智商。


民国时期北方冬至基本都吃交子,据说是为了纪念和感谢东汉大夫张仲景救了他的耳朵。据说张仲景为了不冻人耳朵,在羊肉汤下煮饺子,看起来像“焦耳”3354。


从中国古代人的食物可以看出,大家的联想和愿望真的很丰富。南靖初地区冬至吃红豆粥,是因为瘟疫鬼怕红豆,所以可以祛病;苏州人吃冬至团子,福建人做汤圆,潮汕人吃冬节丸,寓意团圆。其次,根据“凡阳象圈”理论,吃圆形食物可以壮阳强身。在四川,冬至补羊肉,不仅是因为羊可以温补身体,还因为“羊”和“阳”可以支持阳气的生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