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城镇人口

城镇人口与城市人口有无区别

城镇人口界定:目前城镇人口的统计标准是依照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试行)》(国统字[1999]114号)执行的。
具体统计口径是:
1.市辖区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公里1500人及以上的,区管辖的全部行政地域人口。
2.市辖区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公里1500人以下的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乡级地域内的全部人口;区、市政府驻地城区建设延伸到的乡级地域内全部人口;区、市管辖的其他街道办事处地域内全部人口。
3.市辖区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公里1500人以下的区和不设区的市管辖的其它镇,镇政府驻地的村级地域内的全部人口;镇政府驻地城区建设延伸到的村级地域内的全部人口。
4.县管辖的镇,镇政府驻地的村级地域内全部人口;镇政府驻地城区建设延伸到村级地域内全部人口;镇管辖的其它居委会地域内的全部人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7-18
镇政府驻地的村级地域内全部人口就是城镇人口.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07-08
城镇里的人口就是城镇人口
第3个回答  2019-02-25
城镇人口是指居住于城市、集镇的人口,主要依据人群的居住地和所从事的产业进行归类。“城镇人口”的特点所从事的产业为非农业生产性产业(自然经济)为主的人群及其家庭;一般认为城镇人口占有率的高低反应出一个地区的工业化、城镇化或城市化水平。在中国大陆,“城镇人口”自1990年代前后在统计学领域渐渐使用较多的用语,以代替之前非农业人口。
国际上关于“城镇”没有统一的划分标准,联合国将世界各国采用的定义与方法归为5类:①以行政上自治的市、区为准;②以聚居的人口规模下限为准;③以具备某些城市特征,如良好的道路、成排的建筑、公共服务设施、供电、法庭、警察局等为准;④以当地政府所在地为准;⑤以从事非农业劳动人口的百分比为准。城镇人口的划分标准,随不同国家、不同时期而有所变化。
1955年和1963年,中国规定:城镇人口均指市和镇中的非农业人口。1982年中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时,把市和镇的总人口(包括其中的农业人口)作为城镇人口(但市辖县不计算在市的总人口内)。因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方式、职业特征等差异,城镇与乡村人口有着较显著的差异。如城镇人口趋于晚婚,生育率及婴儿死亡率低,文化和技术水平较高,职业构成复杂,以及流动性较强等。城镇人口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国政府规定:根据常住人口的多少,可分为城市和集镇两类。2万人以上的为城市,其常住人口为城市人口。中国现行划分标准是:城市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为小城市;10万-50万人为中等城市;50万-100万人为大城市;100万人以上为特大城市。2000人以上,2万人以下,其中非农业人口超过50%的为集镇,其常住人口为集镇人口。有些港口、工矿区、铁路枢纽、商业中心、风景旅游区等,虽不足2000人,但其中非农业人口在75%以上,也可划为城镇型居民区,其常住人口可划为集镇人口。按照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45594万人,占总人口的36.2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