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下册课堂点睛期中试卷答案

最好还有第3单元的试卷答案。

2008年初二下学期期中学科素质教育评估语文试卷

一、听说训练:6分
认真听读一段文字(两遍),然后完成 1—3题。
1.文中鲁迅所说的一句话是 。
2.“他们是国家的栋梁,社会的柱石”中的“他们”指的是怎样的人?

3.这篇短评的中心论点是( )
A、火柴灭了,却引起了熊熊大火。
B.愿意做点燃社会主义熊熊大火的火柴的人是高尚的。
C.火柴“一擦就着,一吹就灭。”

二、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
4、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造诣zǐ菲fěi薄 鞭笞tà 敷衍yan
B.伺候sì 恩宠chong戎róng机 胆怯què
C.打盹 duen踵zhong气馁 nei 蹊 qī跷
D.瞩目 zhǔ顾盼 pàn 漠视mò 汲取jí
5、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A、呕心沥血 珠联壁合 大声疾呼 轻描淡写
B、风靡一时 通宵达旦 漠然置之 泰然处之
C、名副其实 住立街头 锲而不舍 琼楼玉宇
D、驰名中外 涣然一新 雍荣华贵 漫卷诗书
6、下列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A.言过其实(实际)襟怀坦白(正直、诚实)不关痛痒(疾苦)拍案而起(桌子)
B.无法曲宥(宽容)斤斤计较(过分计较) 概莫能外(概括) 富贵不能淫(迷惑)
C.张罗买卖(招引、接待)得过且过(并且)但求无过(只) 接踵而至(脚后跟 )
D.因人而异(根据)设身处地(假设)无济于事(补益 )襟怀坦白(如实说出)
7.下列各句中是主谓句的一项是()
A.哎呀,天! B.校园里的桂花开了。
C. 多美的石笋啊! D. 我的圆规呢?
8.下列各句中谓语是由主谓短语充当的一项是()
A.他的精神很好。B.李勇大力士。
C.仙都风景优美。D.两扇大门两个铜环。
9.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事长/ 向别时圆?B.剑外忽传/ 收蓟北
C.但闻/ 黄河流水/鸣瞅瞅D.满面尘灰/烟火色
10.下列各句,排列顺序已被打乱;调整后顺序正确的一项()
①他咬上牙,蹚着水,不管高低深浅地跑起来
②可是,看着浑身上下都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
③雨又迷住他的眼
④样子真想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
⑤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
⑥刚跑出不远
A.①⑥⑤③②④ B、④①⑥⑤③②
C.④②①⑥⑤③ D.④⑤③②①⑥
11.下列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当面不说,背后乱说
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C.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D.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12.下列诗文与原文完全一致的是()
A山河破碎风漂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B不闻爷娘唤女声,只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C.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D.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音。
1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用得正确的一项是()
A、“民族魂”:——这正是中国人民对于自己伟大代表的最中肯最贴切的评价。
B、“民族魂”——这正是中国人民对于自己伟大代表的最中肯最贴切的评价。
C、民族魂——这,正是中国人民对于自己伟大代表的最中肯、最贴切的的评价。
D、民族魂,这正是中国人民对于自己伟大代表的最中肯最贴切的评价。

三、现代文语段阅读:30分
(一)
①我国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要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②穷人拒绝了他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③不吃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是有其积极意义的。④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⑤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⑥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⑦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⑧这个穷人很有骨气:看你那副脸孔,那种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⑨当然,有人会说,这个人干吗不去劳动呢?⑩问得对,但是,要知道,那时候土地是私有的,他没有土地如何劳动?○11也会有人问,他干吗不去找工作呀?○12问得也对,但也要知道,在那个社会里,同样没有穷人的就业机会。○13这样,他只好饿死了。○14不吃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14、这段文字选自 写的 一文;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
15、“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材料证明了孟子所说的“ ____”。这种论证方法是________。
16、这段文字既有记叙,又有评论,请用“||”标出这它们的分界。
17、这段文字共有四个问句,其中有一个与其它三句不同,请抄出来:
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那副脸孔,那种神气”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这个故事很有名,它有什么积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我们都是成功者
①说到成功,人们有一个错误观念:成功只等于成名。有人认为,只有扭转乾坤的壮举,才算是成功的举动;有人认为,只有领袖、名人,称得上“家”的人,才算是成功者;有人则干脆断言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者,因为人生最终的结局是悲剧——后人肯定超越前人。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
②其实,我们都是成功者,因为成功只是一种感受,一种自我意识的主观感受。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都看做是一次成功,都认认真真地品味一番,那么,幸福和快乐就会长伴于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变得格外的丰富和生动。不是吗?作为一名学生,他考试及格了,成绩提高了,这是成功,应当感到高兴;作为一个农民,他播下的种子发芽了,庄稼收割了,这也是成功,也应当感到高兴。在更多的时候,成功无须旁人认可,更不需别人来裁判;我们也不要把成功的刻度画得太高,不要把成功看得过于神圣。
③然而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不可避免要遭受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失败,每经过一次失败,对事物的认识就深入一步,对人生的感情就加深了许多,自己的意志就增强了不少,这种种经历和感受,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不也应该感到快乐吗?否则,我们就会对人生失去一份应有的信心, 面对困难,我们就会望而却步。
④大胆而自豪地承认成功吧。认认真真地品味自己的每一次成功,从品味中汲取动力,开启智慧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20、第①段中,“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中的“这”指的是:________ 。
21、第②段中“幸福和快乐就会长伴于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变得格外的丰富和生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2、第③段中“这种种经历和感受”中的“经历”、“感受”次序不能互换的理由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本文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作者围绕论点,是从两方面来论述的,这两方面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①马市长吃罢午饭,在客厅中悠闲的品着茶。女儿笑盈盈地走过来,“爸,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有什么事就说罢。”“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女大学生,放着清闲的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搞什么乡镇企业,您说是不是太傻了?”
②马市长放下手里的茶杯,望着自己的女儿说道:“现在农村乡镇的条件的确挺苦,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值得表扬,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
③女儿诡秘地笑了笑:“不过,我认为应该表扬的是她的爸爸,因为她爸爸十分支持她。”
④“那么她爸爸是谁?”马市长问道。
⑤“就是您老人家呀!”
⑥“什么?”马市长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这绝对不行!”
24.这篇微型小说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
25. 这篇小说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6. 马市长责怪女儿“你怎么能这样”有两重含义:其一是_______;其二是 。
27. 这篇小说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

四、古诗文阅读:14分
(一)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①、河东凶亦然() ②、邻国之民不加少( )
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④、以告富者()
29.梁惠王“移民移粟”施政的实质是什么? 30.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二)
机关算尽太聪明, / 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 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 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 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 叹人世,终难定。/
31、
①这首诗与课文《 》同选自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 》,作者是清代的。
②诗中所表现的人物是,她的失败正反映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必然趋势。
③课文内容通过环境描写封建贵族之家的特点,其中又重点描写 、 、三位姑娘的居室,从侧面显示了居室主人不同的性格和情趣。
32、“忽喇喇似大厦倾, 昏惨惨似灯将尽。”一句运用了和等修辞方法。“倾、尽”的意思分别是 、。

五、作文:40分
议论文写作:做任何事都有第一次,在众多的第一次中,有的轻而易学就成功了,有的略作努力即成,也有的……这些“第一次”或多或少都留在了你的记忆中,也一定会产生不同的感想。
以《第一次的启示》为题,写一篇“一事一议”式的议论文。500字左右。文内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地名、校名等。

参考答卷

一、听说训练:(6分,每题2分)
1.天才可贵,培养天才的泥土更可贵。
2.愿意做培养天才的泥土的人,愿意做点燃社会主义熊熊大火的人3.B

二、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每题3分)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B A B C A C C C B

三、现代文语段阅读:(30分。14和23题每题3分,其它每题2分)
(一)
14、 吴晗 ,《谈骨气》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3分)
15、“贫贱不能移”。 摆事实
16、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11○12○13○14
17、“他没有土地如何劳动?”,他没有土地是不能劳动的。
18、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神气十足。
19、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二)
20、 “成功只等于成名”的错误观点。。
21、把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都看做是一次成功,都认认真真地品味一番。
22、
1)、经历是感受的前提,只有经历,然后才能产生感受。
2)、与上文先写经过一次次失败,再写对事物的认识相照应。
23.我们都是成功者。
1) 从取得进步的角度感受成功
2)遭受挫折后提高了认识也是一种成功(3分)
(三)24.马市长
25. 语言描写(对话描写)
26. 一:女儿怎么能放下清闲的工作不干,偏要去乡镇企业。
二:女儿怎么能采取这种方法套父母的话,将父母的军。
27批评马市长对人马克思主义,对己自由主义的错误态度和言行不一的不正之风。

四、古诗文阅读:14分
(一)28、①( 饥荒)②(更 )
③(认为 )④(把)(共4分)
29.称霸(2分)
30.战鼓咚咚响起来,双方已经开战,(士兵)丢下盔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逃跑百步停住,有的逃跑五十步停住。 (2分)
(二)(以下每格各0.5分)
31、①《刘老老游赏大观园 》,《 红楼梦 》,曹雪芹 。②王熙凤,
③豪华奢侈,林黛玉、贾探春、薛宝钗
32、对偶 和比喻。倾:倒塌 尽: 完。

五、作文:40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4-15
读书可不能靠抄( ⊙ o ⊙ )啊!只有自己写才能将知识巩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