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写的吗?

如题所述

是的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阕词。

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词以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在仕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景致。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05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幼时有神童之称,天赋极高,学识渊博,诗文书画,尽皆精通,但仕途坎坷。所作文章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诗词清新奔放,独具风格,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文人影响巨大。且看他光照亚洲一千年的中秋绝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前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可以看出是一首中秋望月思念亲人之作,思念的对象是作者的胞弟苏辙,作者在中秋佳节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对胞弟的无限思念之情。丙辰年也就是公元1076年,苏轼的父亲苏洵已经去世了十年,苏轼在世上的亲人只有胞弟苏辙。苏轼才华横溢,是个很骄傲的人,能被他看中眼的人实在不多,而他的弟弟苏辙恰恰是其中之一。这一年的中秋之夜,苏轼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酩酊大醉,作下了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成为绝唱,从此之后,再无文人敢做中秋望月思人之词。然而在苏轼笔下,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可见作者此时此刻的忧愁苦闷。

上阕开篇两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尽显浪漫主义,因为这两句,苏轼李白被称为“双谪仙”。词人运用想象和描绘手法,展现出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空灵境界。只是李白语气比较平缓,苏轼语气十分急切。作者把青天和明月当做朋友,把酒相问,他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表现的淋漓尽致,也让读者感到诗词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词人把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推向了高潮。人间尚是中秋,天阙更应该是好日子,所以月亮才会又圆又亮,他很想去看一看。于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因为人间的忧愁苦闷不能脱身,他想乘风飞向月宫,感受天阙的逍遥自在,又怕天宫琼楼玉宇太高太寒,而不能承受。十分向往,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急转直下,将词人的思绪从天上拉回人间。这是一种矛盾的心理,一正一反,反衬出作者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和留恋,也显示出词人心胸开阔志向超远,更流露出词人一贯的豪放旷达的作风。“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化解了前句的矛盾,解答了前句的疑问。向往天宫琼楼玉宇的高寒,不如好好享受在人间起舞饮酒的生活。

上阕望月,雅量高致,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既羡慕天阙的逍遥自在,有留恋人间的美好生活,琼楼玉宇的高寒不是自己不愿归去的原因,人间的生活更加值得珍惜留恋。

下阕开篇,由天上逐渐转移到了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到了房中无眠之人。无眠之人既指因为思念胞弟而不能入睡的作者自己,也包括哪些中秋佳节不能与亲人团聚而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天上月圆而人间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情啊。作者笔锋一转,“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该不会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偏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如此之圆呢。看似抱怨明月,更显团圆艰难,深刻的表达了对于应该团圆却不能团圆的离人们的同情。接着,词人笔锋再转,用宽慰的话替明月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有离散而不能团圆的遗憾,月亦有被乌云遮挡亏损残缺的遗憾,自古以来,这世界上哪来那么多十全十美的事情,人们又何必因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愁苦闷呢!苏轼就是苏轼,他豪放旷达,这接连三句不仅把人到月、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更是代明月回答了前边的提问,又从人月对立不露痕迹的过渡到人月融合,展露自己豪放旷达的情怀,颇具哲学意义。

全词最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高度概括,人间的离别是不能够避免的,那么就期待世上的亲人能够平安健康,即使远隔千里,也能共同享受这美好的月光。亲人朋友天各一方,却要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通过明月彼此联系起来,把心放在一起。

下阕怀人,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却又不仅仅是对弟弟的怀念,也抒发了在这个特殊的中秋之夜,对天下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惟愿健康平安团聚的美好祝愿,更体现了苏轼旷达的精神和乐观的态度。

全词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对人间的眷恋,色彩浪漫,风格潇洒,意境豪放,情怀旷达,语言如同行云流水,带给人们无尽的美学享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